古装越剧《碧玉簪》——越剧“骨子”老戏 赢得江湖地位|小范有戏
2014-11-20 15:34:37
古装越剧《碧玉簪》
越剧“骨子”老戏 赢得江湖地位
文︱范沁毅
视频︱越剧《碧玉簪》选段 三盖衣
剧情简介:明朝时期,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秀英许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因求婚不成,便买通孙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连同伪造的情书,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于新房之中。玉林中计,疑秀英不贞,备加冷落和凌辱。廷甫闻女被虐,赶往王府责问,玉林出示情书、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中魁,请来凤冠霞帔向秀英认错赔礼,夫妻合好。 |
推荐理由一︱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夜,越剧进申城的标志性剧目
这是一出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优秀越剧作品。1918年,越剧创始人之一的马潮水根据《李秀英宝卷》和《碧玉簪》全传,与师弟张云标共同改编而成,并于同年7月20日在上海华兴戏院正式演出。《碧玉簪》演出后,轰动了浦江两岸,获得极大成功。其中,反对封建礼教,强调家庭和睦相爱,富有时代精神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妇女争取解放、男女平等、求自由自主的新文化运动潮流及其时代脉搏相吻合。正是由于《碧玉簪》在上海一炮打响,使初进沪地不到两年时间的越剧,巩固了演出地盘,牢牢地占领了上海戏曲舞台。《碧玉簪》的诞生与演出,是越剧史上一次质的大飞跃。
推荐理由二:“三盖衣”、“送凤冠”两折久演不衰
“送凤冠”和“三盖衣”是整个古装越剧剧本中最知名的两场折子戏,常作为单折演出和教学之用。金采风在“三盖衣”中张弛有度,唱作俱佳的表演彻底打动了观众。这段长达70句的大型唱段由慢而快,由快转散,生动刻划了李秀英的善良性格,被誉为戏曲界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桥段之一。“送凤冠”一折是全剧的高潮,由于是喜剧结尾,观众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观看这最后一场,感受李秀英在状元郎面前赢足了面子,开心中迎来大圆满结局,令人心情愉悦。
推荐理由三:俗语“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出处所在
俗语“手心手背都是肉”用来比喻两件事同样重要,难以割舍,其出处就在这出越剧“骨子”老戏。1954年,在越剧界有"老旦王"之誉的周宝奎在《碧玉簪》中饰演玉林的母亲陆氏,她以略带夸张诙谐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好婆婆的形象。“送凤冠”一折中“手心手背都是肉”唱段也成为了越剧老旦唱腔中最家喻户晓的唱段。“媳妇大娘,我格心肝宝贝啊~;叫声媳妇我格肉;心肝肉啊呀宝贝肉;阿林是我格手心肉;媳妇大娘侬是我格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那两块肉……”如此轻松风趣的唱词,戏迷们不去重温一番吗?
(《小范有戏》每周四刊载)
古装越剧《碧玉簪》 越剧“骨子”老戏 赢得江湖地位 文︱范沁毅 视频︱越剧《碧玉簪》选段 三盖衣 剧情简介 :明朝时期,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秀英许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因求婚不成,便买通孙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连同伪造的情书,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于新房之中。玉林中计,疑秀英不贞,备加冷落和凌辱。廷甫闻女被虐,赶往王府责问,玉林出示情书、玉簪,遂使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