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京剧《击鼓骂曹》
2015-01-15 16:18:59
传统京剧《击鼓骂曹》
乐器在戏曲中的巧妙运用
文︱范沁毅
剧情简介:
汉末名士祢衡,自恃才高,目空一世,常云“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耳”。孔融荐之于曹操,祢衡见曹操,曹操傲不为礼,以傲遇傲,曹操夸张其门下人才,祢衡一一鄙薄之。适逢曹操大宴群臣,使祢衡当鼓吏。祢衡满腔气愤,正无发泄处,慨然允诺,擂鼓泄愤,怒击三挝,渊渊作金石声,坐客俱动容。后又当众大骂曹操欺君罔上,擅作威福。
推荐理由一丨戏曲普及教材,情节紧凑,高潮不断。
该剧改编自《三国演义》第23回“弥正平祼衣骂贼”,是传统的京剧老生戏,充分表现了祢衡的高傲性格和不屈威武。《击鼓骂曹》以情节见长,全本只有1个小时左右时间,且全剧唱腔都是“西皮”,节奏明快,行云流水,比较适应年轻人对文艺作品的喜好。该段戏曲剧本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是一出比较适宜普及京剧知识的课本教材。
推荐理由二︱三国曹操戏,各有精彩不同。
这是一出反映东汉末年枭雄曹操的京剧。在“尊刘抑曹”思想的影响下,以曹操为题材的传统戏曲大多把曹操塑造成了白面大花脸的奸臣形象。即便如此,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形象依然精彩夺目。无论是《捉放曹》中曹操与陈宫的精彩对手戏,《曹操与杨修》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说,《借东风》中曹操中周瑜、黄盖苦肉计的桥段,都无比精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京剧创作者在排演古装剧中,对曹操的形象做了全新的演绎,逐渐把其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的乱世枭雄。
推荐理由三︱“骂曹”重在“击鼓”,乐器在戏曲中有妙用
在戏曲舞台上,有时候会运用乐器渲染气氛,铺陈情节,塑造人物。《击鼓骂曹》中祢衡击鼓后赤身痛骂曹操一折是全剧的高潮。《三国演义》原文有述:“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京剧中在此的编排是祢衡打三通鼓,然后琴师奏《夜深沉》曲牌。打鼓最难的地方在于两臂要抱圆,全凭腕力,且双手用力须均匀,鼓声疏密有秩。前辈鼻祖谭鑫培在演出该剧时,能在三通鼓中打出五套花,前辈琴师梅雨田又于《夜深沉》中加入《节节高》、《鬼推磨》的曲调,两人珠联璧合的演绎堪称绝唱
传统京剧《击鼓骂曹》 乐器在戏曲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