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有戏丨京剧《乌盆记》 逆境中的包拯断奇案
2015-06-12 16:31:56
京剧《乌盆记》
逆境中的包拯断奇案
范沁毅
剧情简介:
刘世昌外地经商,结算帐目后,携仆回家,中途遇雨,借宿于窑户赵大家中。赵大夫妻见财心动,将刘世昌主仆谋害,并将二人剁为肉泥,烧制成乌盆。适张别古至赵家索欠债,刘世昌鬼魂向张别古伸诉冤情,张别古诉于包拯处,冤乃昭雪。
推荐理由一:三侠五义著名片段,与《探阴山》为姊妹篇。
与之前介绍过的京剧《探阴山》一样,《乌盆记》同样也出自《三侠五义》。这部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虽然与“金古黄梁温”的作品大相径庭,但却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与《探阴山》相类似的,这同样是一部“包公探阴”的鬼戏,可以说是另类口味的“姊妹篇”。
推荐理由二:丑角“张别古” 小人物自有风骨
《乌盆记》中的张别古是京剧舞台上著名的丑角“小花脸”。还是拿《探阴山》作比较,这是一个类似“油流鬼”的正义形象。这个替冤屈者鸣不平的小人物身上有很多可笑、可气、可爱的地方,每句台词都凝聚着一个古稀老人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从索盆,捧盆,惊盆,弃盆,护盆,冤盆,一一接合,层层铺垫,步步变化。其自私与善良,胆怯与侠义,薄情与厚重,狡黠与无奈,种种矛盾性格,在舞台上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说,京剧大舞台,小人物自有风骨。
推荐理由三:宠辱不惊,包青天定远县扬名。
有趣的是,断“乌盆案”时,包拯正遭遇官途的低谷。《探阴山》中,包公在地府中看阳间的自己,曾有一句唱“想他初为官在定远小县”,说的就是这一段经历。《三侠五义》中对这一段的描述是这样的:“包大人曾因断乌盆案远近闻名,被上司嫉妒,又因乌盆案主犯赵大刑毙,包公被革职罢官,无处投奔来得京师,病倒在大相国寺。”可见,“乌盆案”前后,“包龙图”正遭遇仕途的逆境,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包拯凭一身浩然正气和断案本领,为民伸冤,屡破奇案,终于赢得了百姓民心。
小范有戏丨京剧《乌盆记》 逆境中的包拯断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