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有戏】沪剧《雷雨》——经典话剧的完美演绎

2014-07-10 11:36:34

剧情简介:
  二十年代初的某个雷雨天,在买办资本家周朴园的公馆里发生了一场催心裂肺的悲剧。妻子蘩漪不堪忍受丈夫的专横冷酷,更不甘在窒息中抑郁终身,大胆冲破一切枳梏,追寻着新的生活,她将全部的希望寄于年岁相差无几的周长子周萍。岂料周萍已厌恶与后母的暧昧关系,正热恋着青春年少的女佣鲁四凤。这使蘩漪陷入爱与恨,渴望和失望交织的痛苦之中。
  此刻,四凤的母亲外出谋生归来,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原来她就是三十年前被抛弃了的周萍的生母侍萍,而四凤的兄长——带头罢工的鲁大海,正是周朴园的亲骨肉。侍萍不愿女儿重蹈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决计带她离开周家远去他乡。
  雷雨之夜,周萍偷偷来会四凤,由于蘩漪的跟踪,使事态益发不可收拾。侍萍忍痛成全一双儿女远走高飞,断了最后一线希望的蘩漪唤出亲生子——爱着四凤的周冲以及周朴园,加以阻拦,遂使新旧纠葛展露无遗。
  雷雨倾盆,对生活怀着憧憬的三个年轻人,瞬间死于非命;存者仍在毁灭的痛苦中挣扎……

image001

推荐理由一:经典话剧完美演绎,人物形象更具代入感
  把曹禺先生家喻户晓的经典话剧《雷雨》用沪侬软语进行演绎,与原著中人物生活的地理环境更加契合,更善于表现二十年代深刻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再加上几代沪剧创作者的创新,几乎所有沪剧艺术家的倾情演出,使之成为了沪剧历史上最完美的改编剧作。

 image002

推荐理由二:展现西方戏剧“三一律”理论魅力,局部有突破创新。
  与话剧相同,沪剧《雷雨》在50年代最初的改编中,就坚持遵循西方戏剧的“三一律”理论,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从该剧错综纠葛的剧情来看,“三一律”理论更适合于迅速激化剧情矛盾,更加引人入胜。值得一提的是,沪剧《雷雨》在改编中安排了周萍、周冲夜访鲁贵家的情节,似游离于“三一律”之外,却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丰满人物性格的作用,值得深入推敲和研究。 
 

image003

推荐理由三:几代沪剧女王演绎蘩漪,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与《日出》中的陈白露相同,《雷雨》中的蘩漪也是新旧交替时代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女性人物,把握演绎的难度非常高。几代沪剧艺术家丁是娥、马莉莉、茅善玉均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演绎,广受赞誉,同时也奠定了她们沪剧女王的地位。不管你是资深戏迷,还是沪剧小白,《雷雨》都值得去繁复欣赏回味。
  
     
     
     
    
 

推荐理由一:经典话剧完美演绎,人物形象更具代入感 把曹禺先生家喻户晓的经典话剧《雷雨》用沪侬软语进行演绎,与原著中人物生活的地理环境更加契合,更善于表现二十年代深刻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再加上几代沪剧创作者的创新,几乎所有沪剧艺术家的倾情演出,使之成为了沪剧历史上最完美的改编剧作。 推荐理由二:展现西方戏剧“三一律”理论魅力,局部有突破创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