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摄影·大师影廊丨用镜头摄魂 用魂魄闪灵

2015-02-16 15:40:33

 

星摄影·大师影廊

用镜头摄魂   用魂魄闪灵

孙忠民

 

昨晚,当我在梅园邨和郑宪章四目交汇的一刹那,脑海中就蹦出了这么一个略带诡异的标题。回到家,夜已深,面前的参考稿是:留住美丽、情感.记忆.故事、摄影见证城市、浪漫记录上海的长大、镜头中的石库门以及《大唐视点》刚刚发表的“郑宪章眼中的美丽上海”。


本文作者与郑宪章合影


打开百度输入“郑宪章”三个字,更是跳出上万条讯息,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量,《星摄影》第一次感到了胆怯。这种胆怯,来自于对庞大讯息量的恐惧,更来自于对这位大师的敬畏!于是,躲开所有的文字,我们选择了一条直奔图片的方式,截取几张人文图片来述说这位大师的鬼斧神工!

 



这是摄影人边寨采风中最常见的一个苦恼:环境与人物的比例分配。面对这样的画面,你也许难以割舍最具地域风情的特征,却又很不情愿让人物只有一点点。郑大师大胆:果断地让玉米下坠,下坠到三分之二这个点,而撑起画面的重任则交给了两张笑脸!

 

 

如果这张图片放在某个油画展,是不是可以骗过你的双眼?把油画拍成照片,太简单。把照片拍成油画,太难太难。西洋画讲究透视、影调、写实和工整,无论是北欧尼德兰画派的透明薄涂画法;还是南欧意大利画派的不透明厚涂画法,这幅照片竟然将它们全部糅合在了一起,独成一派!站在藏女前,你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尽享深沉、神秘而细腻的艺术感染!姑娘壶中那一泓飞流直下的清水,更是带着斑驳的光线,直沁心田!

 


我们无需读懂这位藏民的佛事全部,扭曲夸张的双手,伸出的是一条阿婆毕生的虔诚之路!更惊奇的是,一道由小光圈而产生的眩光,正好斜射在阿婆紧皱双眉的脸上,似一串从天而降的佛珠,铺就了一条神奇的天路!

 

 

我们无法看清这位贵妇的背后,也不清楚她拜的是那尊金佛。但是,从这张几近绝望的神态中,却窥探到了她所有的苦楚!蛾眉红唇,玉镯金链,更有那一头乌发,一袭红衣,强烈的视觉反差,折射出了残酷的现实冲突!

 

 

这是一个被浓缩的弄堂风景:爆米花、博美犬、痰盂罐、自行车。当它们集中出现在同一个狭窄的空间时,你会赞叹作者的独具匠心:这是一个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无法消失的时间线,连绵不断,却又定格在了瞬间!

 



这是一幅妙趣横生的弄堂即景:三个大人笑,一个小孩哭!笑者,笑得放肆,笑得畅快!哭者,哭得无奈,哭得凄惨……如果你还注意到,那位大叔只是一位收废品的,那么,这杆秤,很有可能刚刚秤过鸡毛肉骨头,现在又来秤秤心中宝贝肉!——“小市民”的豁达和随性跃然纸上!

 


一地鞭炮的小巷,花团锦簇的新娘,小弄堂里照样飞出金凤凰。如果照片仅限于此,那么郑大师肯定会按下“删除”键!这张照片的经典其实不是冲你而来的新娘,而是被迫贴在墙边的老太!捂嘴的一刹那,老太露出了伤感……是伤感又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被娶走?还是伤感岁月的无情,昔日跳皮筋的丫头转眼成了新娘?仰或,想起了自己出嫁时的寒酸?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千古之谜,这位老太的伤感同样无法破解……

 


老克勒!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历史划痕,其实并未断裂……这位从垃圾堆上踩踏而来的老克勒,准确无误地在告诉我们:光鲜十足的上海老克勒,就是这样炼成的!尤其是右手边臭气熏天的厕所,老克勒大气不喘,神定气闲!直到这个时候,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弄堂里的婆娘,阁楼上转一圈,再下来个个都是妖精般地妩媚到极限!

 

 

“拆”!—这个字,你还真的无法来拆开:它的出现,永远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郑大师用了高光对比的技法,直接把黑白两重天做了一个大直白!吊诡的是,坐在亮处的老汉是如此的处惊不乱,而在暗处的那份报纸却若隐若现……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是新闸路566弄,弄堂名:东斯文里。清晨,一个司空见惯的场面……那么,在郑大师的这个画面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吊带潮女?光身猛男?还是四只几乎一模一样的痰盂罐?老实说,发生在斯文里清晨的这一幕并不斯文。然而,当你仔细算算他们之间的距离,你会尖叫:天哪,这不就是银行里才出现的一米线?!东斯文里,真斯文!

 

 


这是城隍庙附近随处可见的一幕,并不稀罕。迫于生计的摊主们,他们喜欢拼凑各个时期的历史片段,无意中产生了喜感,也为摄影提供了一个新题材。而这幅照片的惊艳之处在于:右下角箍着红袖章的老汉,竟然和左上角的那个年代上下呼应,发生了某种关联……你可以想象,时代在变迁,却走的并不远;也可以想象,时代真的在巨变,同样箍着红袖章,今天却可以对着大裤衩的肥臀视而不见!

 

 

 

 

最后,在临近春节之前,我们特意选择了这么一张有关春运的图片。照片的名字叫:回家。作者选择的是回家前的一个画面:密密麻麻的人群,密而不乱。然后,正是这种貌似有序的宁静,反而强烈地烘托了暗藏其中的焦虑、挣扎与无奈!它就像一个犬牙交错的集成块,稍有不慎,即刻短路崩溃;更将是一个装了铀元素的原子核,那怕轻微晃动,也会发生核聚变!

 

 

 

郑宪章,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画报》首席摄影记者。如果,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头衔还无法打动你的话,那么,下面就为你来展示这么一副“美国大片”的片段: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频道来沪拍摄“意境上海”,动用了五部航拍机在郑宪章的头顶上盘旋,因为片头需要郑宪章,上海的魔力从他的眼中徐徐展开;片尾还是需要郑宪章,所有的精彩又回到原点!

 


因为老美的版权缘故,我们无法刊登视频中郑宪章的截屏画面,但是你完全能够想象,这就是一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郑宪章,一个早就盛传于摄界的神奇人物,一个还在延续神奇的传说!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打开百度输入“郑宪章”三个字,更是跳出上万条讯息,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量,《星摄影》第一次感到了胆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