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摄影·人在旅途丨 行色匆匆看米兰 从容不迫话世博(上)

2015-07-03 16:17:04

 

 


行色匆匆看米兰

从容不迫话世博(上)

 

孙忠民

 

徐曙东,网名:行色匆匆。在这次米兰世博摄影团中,他是一位特别受人崇敬的摄友。每到一地,最先进入创作状态的是他,最先找到最佳摄点的也是他。气宇轩昂的徐老师,总是风风火火,取名行色匆匆,生动而又确切。今年米兰世博的主题主要是食品,而这一主题又恰好与徐老师的专业对口。可以这么说,针对食品主题,在所有的队员中,唯有他最权威,最有发言权。为此,《星摄影》专访了徐曙东老师。详尽的数据,中肯的分析,娓娓道来,从容不迫,显示了深厚的专业底蕴。限于篇幅,我们分上下二篇分别刊登。

 

徐曙东在采风中与外国友人合影


一、米兰世博会主题放在食品上,它的背景是什么?是科技走到末路?还是食物发生短缺?





2015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从“食品防御安全”(好的食物和好的水源)与“食品安全”(有足够的食物和饮料)两大视角来关注人类的可持续生活和发展。

其背景是:一方面人类的食品安全日益受到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气候频发、可耕种用地缩小、农业原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威胁。据联合国统计2012-2014年间约有7.95亿人长期受食物不足困扰,全球食物不足发生率11.3%,在发展中国家为13.5%。撒哈拉以南非洲及西亚地区已经成为了食品短缺的重点地区。


 

 

另一方面,环境的污染、农药的残留、化肥的滥用也严重影响了食品的食用安全。

米兰世博会将“食品防御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主要内容来展示是在提示人们关注环境、关注农业、关注农业科技。

 

二、转基因在这次世博会上,分量并不重,这寓意什么?


 

 

自1983年转基因烟草和马铃薯成功问世,1994年将第一个转基因植物食品—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推向了市场化生产以来,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但转基因技术在研发和运用中,也发生了诸如1996年“巴西过敏事件”,1998年“转基因马铃薯引起大鼠器官发生异常事件”,2000年“星联Bt玉米事件”。这就使得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议和担忧。虽然至今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但也不能完全认定转基因食品就没有危害。这即需要进行大量的“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还需要长期的观察,以防止潜性危害的发生。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证明。毕竟转基因技术是新兴技术,其商业运用才20年。

因此各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抱着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在本届世博会上,没有开辟转基因生物或转基因食品展示区,没有对其注重宣传,就是可以理解了。这并不寓意转基因技术的没落。


 


徐曙东背景资料:

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分别从事:江西柑橘科研所从事遗传育种;上海东平森林公园副主任。之后,任上海锦绣宾馆总经理;上海鹏欣集团总裁助理,兼任鹏欣物业公司总经理,龙林科技公司总经理,鹏欣房地产售后服务中心主任;香港经纬集团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上海中瀛集团常务副总裁;目前投资房地产和资本运作。

 

以上照片均为徐曙东在米兰世博会内创作。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星摄影·人在旅途丨 行色匆匆看米兰 从容不迫话世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