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植物园去年春季从北京引种的10墩竹树,在我市安全越过首个冬季。目前竹树进入早春大幅度温差气候的适应期。5月初完成换季竹叶脱落后,将迎来发新芽、长新叶、出竹笋的新一季成长段。
3月21日记者在市植物园避风和朝阳的两个竹树试验区看到,由于防风防冻措施不同,再加上阳光照射覆盖面不同,10墩竹树接受本土驯化的长势也有所不同。在避风区日照时间较短的6墩竹树平均长高了50多厘米,而在朝阳区防风棚里的四墩竹树阳光照射充足,平均长高了2到3米。
据园林专家介绍,这些看似枯萎的竹树,实则蕴藏着勃发的生机。
市植物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孙卫说:“叶子大部分都是绿色的,少量的叶子有枯黄,但是这些叶子用手摸上去还有韧性,而且水分还很足,所以现在目前来看,成活都不成问题。”
看到雪地里种植着竹树,不少游客和市民感到十分的新奇。
市民李跃华说:“没想到乌鲁木齐还能种竹子,而且还成功了,看着比较新鲜,希望以后多种一点,把城市装扮得更美。”
10墩竹树有三个品种,分别是金镶玉、玉镶金和巴山木竹。从北京引种我市进行驯化试验的竹树全部是适应北方生长环境10多年生竹子。在植物园里,他们将接受严寒、干旱和风沙的适应性考验。园林专家也将依据我市的气候条件,进行本土竹树的培育。
来源:乌鲁木齐广电融媒体
记者:毛家敏
新媒体编辑:石磊
热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