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坡村位于保山坝东北部
距板桥镇政府东北7公里
隆阳区至水寨公路从村中通过
官坡村的一角
明清以前的南方丝绸之路进入永昌境内称“永昌道”,“永昌道”中从霁虹桥—平坡—水寨—天井铺—牛角关—官坡—福禄地—世科村—板桥这一段。据史记载:最早开辟于战国时期,汉代以后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予以经营。
牛角关——官坡这段是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东起官坡山顶牛角关,沿山梁而下至关坡村止,全长约4. 8公里,路面均以石块铺筑,由于长期人马践踏,路面石块多被磨得光洁发亮,有成串的马蹄印存留其间。
官坡古道维修过的一段
古道于1984年公布为
保山县(今隆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仍为官坡村村民上山通道
官坡驿站在官坡村东山梁上,相传,最早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场所。汉代以后长期作为官方驿站,设有官员的食宿站,并配有驿马,称官坡驿站。官坡驿站是上省进京的必经之地,当时古代京官、省官下永昌府,或者永昌府官员上省进京必经官坡这个驿站。
官坡古驿站遗址一角
后来
永昌府的官员们
为了方便来往官员的食宿
就在官坡驿站又增配了驿官和杂役
重修了房屋,完善了设施
成了来往官员们膳食、住宿的接待站
当时叫官站
到了明清时期
这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驿站
官坡古道的一段
在漫长的岁月里,官坡驿站就这样发挥着对官员们迎来送往的职能,不知迎来和送走了多少官员。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乱,驿站时毁时建,在驿站的驿官、士兵及杂役因老家无人或把家人接来在驿站周围建盖了房屋,开垦了土地居住了下来,随着人口的增多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村寨。
由于寨子是在官站周边的山坡上,人们就把寨名叫官坡。清末官坡驿站被取消了,而官坡村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村名一直传叫下来,成了今天的官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