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
我市在深挖保山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不断汲取时代元素
打造了板桥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
让古道实现华丽转身的同时
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使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迸发出勃勃生机
春节将至,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年味渐浓,各种庆祝活动接踵举办,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墩绣技能比赛,10多名绣工在现场飞针走线,各施所长,向游客展现传统优秀技艺,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吴佳昆
绣工 吴佳昆:从小就接触这些墩绣,也比较喜欢,来跟这些老前辈们学习、交流一下,也想把这门技艺坚持(传承)下去。
永昌墩绣
是流传在隆阳区的一种刺绣工艺
俗称“掇绣”
主要用于制作婴儿用品和新娘嫁妆
进驻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以后
墩绣还研发了挂件
工艺装饰画等系列产品
深受消费者喜爱
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寸静娟
永昌墩绣非遗传承人 寸静娟:我们创新了一些文创产品、工艺品,这样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永昌墩绣,让它的价值更加丰富,可以呈现出来的产品也更加多元化。
沙登甑子始于明代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是传统的烹饪工具
进驻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后
沙登甑子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
还衍生出了文创甄子茶
於永寿
甄子茶经营者 於永寿:我们把甑子做了一个局部的改进,把它做成分层的,包装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储存一些物品,在甑子的上下,两边四面画一些画,变成一个工艺品,增加观赏度。
去年6月,我市正式启动运营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甄选入驻经营单位30家,其中非遗项目12家,非遗综合馆1家,涵盖永子、乌铜走银、手抄纸、永昌墩绣等全市所有级别、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罗英科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 罗英华:我们把原来的保护、挖掘、命名工作重心转到了挖掘非遗的社会价值、社会影响力、社会潜力(上来),我们收到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社会对非遗保护工作认知度大幅度提高。
在非遗文创街区的带动下
昔日冷清的青龙街迅速升温
人潮涌动,络绎不绝
成为新兴网红打卡点
并被评为了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1年
青龙街接待游客人数达200万人次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00多万元
乌铜走银省级非遗传承人 万光红:现在人多,人流量就大起来了,来买东西的人也就多了。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 罗英华:不再是以前的单打独斗,(现在)注重统一的品牌宣传,加强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传承,最后是促成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