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化龙社区工作了五年的“老”网格员王丽身边多了一批“新朋友”——微网格员。从“一公里”到“一百米”,微网格员与网格员上下联动,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守护者”。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化龙社区
今年,28岁的王丽有了一个新身份:辖区260户商家的网格员。
王丽是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化龙社区的社区工作者。2018年,她从一名幼师转变为社区第一批网格员,成了片区698户居民“有事第一个想到的人”。疫情期间,和她一样的社区网格员就地组建起疫情防控专班,成了成都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她又回归于网格员的日常中,只不过,她服务的对象,从居民变成了商家。
作为一名已有5年经验的“老网格员”,她一路体味着过去五年成都社会治理体系的变化。变化也从未终止:最近,她的身边又多了一批“新朋友”——微网格员,他们中有快递员、医生、社区居民,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从“一公里”到“一百米”,微网格员与网格员上下联动,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守护者”。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化龙社区网格员王丽
转变
从幼师到社区网格员
“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当被问及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时,记者眼前这位女孩笑着说。
16日接受采访这天,王丽正和同事搭档,在附近小区摆点,给住户和商家宣传社区保障资金。“我们有一个App,对于社区保障资金的用途,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在上面投票。最终资金也会用在居民自己投出的结果上。”她打开手机说。
这是一种全新的投票方式,“好多人都还不知道”。因此,除了摆点,她还要挨家挨户进行宣传。
这样的入户宣传,只是网格员的工作之一。而这样的工作,她已经干了5年。
时间回到2018年夏天。一天,同是社区工作者的父亲打来一个电话,告诉王丽社区正在招募首批社区网格员,“我觉得你还行。”当然,这个建议也有一个父亲的“私心”:他希望女儿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和老两口一起生活。
彼时,王丽在成都双流区一所幼儿园当幼师,已有五六年时间。在父亲的建议下,她辞职回家,成为化龙社区第一批网格员。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即将面临的对象,将从一个只有二三十个小朋友的班级,变成一个小区里的698户居民。
王丽在工作中
王丽负责的小区是御廷上郡,网格员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信息采集。要想摸清片区住户情况,方式就是挨个儿敲门登记。
她所负责的片区租户多,人口流动也大。为了方便住户的时间,信息采集往往是在晚上进行。这也并非一件易事。因租户多,有时一家可能就住了五六个租户,反复敲门登记也就成了常态。最久的一次,她连续敲了一星期门,才完成一户人家的登记。
信息采集工作也让刚任此职的她有了第一次和居民拉近关系的机会。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了这698户居民身边“最熟悉的人”。
“人熟,地熟,情况熟。”王丽用这几个字来形容网格员的工作。尽管已不再负责小区居民,但她依然能准确说出一个小区的大致情况,有哪些重点人群。
摸排重点人群建立台账,也是网格员的重要工作。在摸排过程中,王丽发现了一位90岁高龄的独居婆婆,“不仅生活不便,也非常孤单”。和小伙伴商量后,他们在同小区给独居婆婆找了个伴儿——一位80来岁的婆婆,身体健康,大多时候也独自一人。空闲时,她便和独居婆婆相约,摆摆龙门阵,楼下逛一逛,有时也会留宿陪伴。
除了主动服务,王丽发现,一个新的互动机制正在搭建——一次,辖区一住户家中失火,邻居闻到异味后拨打了119火警电话,并第一时间拨通了王丽的电话。王丽随即出门查看,找到源头住户家,并通知物业和社区后赶往现场。
“群众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寻找网格长或社区。”她将这种居民自发主动的反应机制,视为社区自生力量的成长。这种机制的搭建,也慢慢实现了“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
长期的互动,也在居民和网格员之间建起了一条信任的纽带。这是一条坚韧的纽带:疫情期间,王丽和其他社区网格员就地组建起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变化
从服务698户居民变为260户商户
今年,王丽的工作又有了新变化:服务对象从以前的698户居民,变成260户商户。
“两者之间有很多区别。”她将这一工作概括为商户身边的“12345”,解决企业难题,便是首要任务。为此,社区组建了商家微信交流群,网格员就是企业的“服务员”,商户在群内提出诉求,网格员就会及时帮忙对接。
“商户诉求有一定共性,例如社保申领、营业执照办理、燃气补贴、租金补贴等。”王丽会收集共性问题,再统一整理成册,以便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不仅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还要充当‘哨兵’‘宣传员’,以及‘润滑剂’的角色。”王丽说,也是在日常互动中,在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对于商家日常经营时可能出现的外摆、油烟排放等问题,由网格员出面协调,话好说,事儿也变得好办了。比如,对于商户经营时可能出现的燃气使用器材不合格、消防器材配备不齐全、用电不安全等隐患,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时,会将发现的问题提出,并提醒其整改,“对方都会非常配合”。
网格员王丽正在给辖区商户宣传政策
这些付出也会有很多回馈。有时候,社区需借用场地搞活动,或在店家放置一些政策宣传单,“在群里吼一吼,就有商家帮忙”;疫情期间,也有许多商户默默为社区送来物资。这些,让王丽觉得,尽管他们日常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我们的工作都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新朋友”
40名微网格员让服务更精细和高效
另一个变化,是王丽身边多了一批活跃在居民身边的“新朋友”。
王丽告诉记者,面对“触手”不够深、人员储备不够足、信息交互不够通畅等问题,2022年的年底,化龙社区探索“微网实格”现代化治理体系,在现有社区网格和城市管理网格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建立了“微网格”。
春节后,首批40名微网格员正式“上线”,试点小区正是御廷上郡。微网格员从居民群众中选出,是距离居民最近的人。
与五年前不一样的是,1名微网格员只负责50户住户。线上,微网格员通过微网格、单元长微信群以及社区公众号等,承担着上传下达的沟通职责,把各类政策和通知传递给千家万户,同时也把各类诉求进行汇总。线下,他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服务的精准化、高效化,确保短时间内解决小问题,回应大问题。
这样一套上下联通的机制,也改变了王丽的工作方式:“范围更小了,工作更具体了,无论是传达、反馈,效率都非常高。”她以信息采集为例,过去,一个网格员就要负责近700户住户,往往信息还没更新完,采集过的信息又有了变化。而有了微网格员,由于负责的范围小、工作细,完全可以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户”。
网格员王丽
回头来看,过去五年的网格员经历,给王丽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份回归熟人社会后与周边居民产生的强链接。这种链接,也让她对于未来的社区工作更有底气。
当然,也有更多期待,不久,微网实格将在化龙社区全面铺开。从社区到街道,中和街道也将把适合划分的商务楼宇、各类园区、集贸市场、企事业单位等划为专属网格,形成“1个街道调度分中心+20个社区总网格+223个一般网格+1536个微网格”的四级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工作架构。
她相信,在“微网实格”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探索下,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