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24小时,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每一天,24小时,医护人员、志愿者们坚守一线,绷紧心弦;
每一天,24小时,柯桥全民同心抗疫,共克时艰,齐筑生命防线。
“一线若有需要,我随时做好准备!”同心抗疫是柯桥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同心抗疫是夜晚的某个核酸采样点,献给医护人员的歌声。
连日来,柯桥传媒集团全媒体报道组奔赴各地,参与、见证、记录,一幕幕感人瞬间……
“每一个小小的‘你’,都在默默地守护着‘我’……”这是一位市民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
旭日东升,崭新的一天开始了。24小时,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同心抗疫。
柯桥区疾控中心:检验室的长明灯
晚上9点,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旧灯火通明。一辆救护车停靠在中心门口,又一批核酸样本安全抵达这里。实验室内,全副武装的核酸检验人员四人一组,人机不停,正夜以继日地检测着源源不断从全区各地送来的采样标本。
采样、收样、取样、分装、核酸提取、扩增检测……这些核酸检测步骤必须精准,严格防止交叉污染,一点都不能出错。从采集样本到报告结果,整个过程约6个小时。在这6小时内,检验人员渴了不能喝水,饿了不能吃东西。隔着厚重的玻璃,实验室外静谧得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无声地记录着疾控卫士的又一个不眠夜。
“12月11日,一共完成了8260人份的核酸样本检测。”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裘锋平告诉记者,这几天核酸样本的检测量达到了日常情况的5-6倍。
因为检测量巨大,检验人员不得不挑灯夜战。对于这些疾控卫士来说,没有昼夜之分,有的只是尽快完成当日的“清零”及检测任务,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全媒体记者 徐晔 摄
绍兴市中心医院:核酸检测不停歇
晚上8点,绍兴市中心医院核酸检测小屋外,陆陆续续仍有前来检测的市民。现场,医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打开采样管、消毒、采样、再次消毒……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规范操作。
由于来检测的人员激增,绍兴市中心医院调整了核酸采样服务时间,24小时为市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增派采样点人手,调整布局,以应对“大客流”。
来自该院康复科的治疗师谭佳娜被紧急抽调到了检测点,投身到核酸采集工作中。她告诉记者,采样点的工作时段为下午4点半至晚上10点半。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不受生理因素影响,穿上防护服她不再喝水。“入冬后的夜晚有点冷,采样区调整到了小屋外,特意在防护服里面加了件衣服。”谭佳娜说。
医院内还另设有4处采样点,即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成人发热患者、儿童发热患者的核酸采样点,可有效地对来院核酸检测人群进行分流,不但提高采样效率,减少采样等待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叉接触,最大程度保障各类人员安全。
12月11日,该院选派医护人员奔赴5个镇街采集核酸。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并积极开车前往。
连日来,镇街、村社干部、党员、志愿者默默奉献,市民自觉做好防护、配合疫情防控,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关爱身边人。一个善意小举动、一个身边小故事,暖人心、强信心、聚合力。
安昌:织密疫情防控网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这两天,安昌街道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其中,党员干部、高层次人才、党员经营户、“古镇大妈”志愿服务队……一股股力量,汇聚成了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12月1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安昌古镇景区,景区入口处,志愿者们早已各就各位、严阵以待。虽然安昌古镇景区自12月10日起已经暂停对外开放,但作为最有烟火气的古镇,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还是有进出的需要。为此,街道将守好古镇“小门”作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疫情防控需要人人出力,党员干部更要冲锋在前。孙兴娟是古镇景区的一位党员经营户,此次疫情发生之初,她立即到街道报了名,要求参加志愿服务。古镇“小门”设立后,她就早早地到岗到位,除了白天在古镇守“小门”,晚上她还要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牵动了很多新柯桥人的心。位于安昌的外国高端人才集聚区内,一批外国创业人才也自发组成了志愿队。当天,来自卢旺达的唐平和来自荷兰的托马斯,早早地来到志愿者岗位,认真做起亮码检查工作。不同的肤色,成为古镇防疫一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镇大妈”志愿服务队是安昌古镇一支活跃的志愿者队伍,此次疫情防控自然少不了她们的身影。志愿队目前有30多位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守护古镇安昌的安全默默做出贡献。
此外,安昌街道还组织综合执法、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党员干部,成立了一支联防联控巡逻队,每天在古镇不间断巡逻,提醒居民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人员集聚,加强防疫宣传,齐心协力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全媒体记者 徐晔 摄
华舍:筑牢社区“防疫墙”
以防为主,同心抗疫。华舍街道龙城社区的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和志愿者24小时在岗在位,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防疫宣传方式,齐心协力提高居民防疫意识。
在龙城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干部和物业人员正在楼道和电梯内张贴防疫宣传单,令居民更加直观清晰了解防疫重要性。在社区微信群内,社区干部每天向居民转发防疫知识,并与隔离人员沟通,及时解决对方生活需求。
龙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良英告诉记者,近期社区和龙湖物业联合,共同做好守“小门”工作。考虑到社区居民户数较多,社区干部和龙湖物业工作人员不分昼夜,每天24小时在岗在位。每个社区干部按照网格对社区进行相关管理,还有巾帼志愿者等队伍开展防疫宣传。“对每一个进出的居民必须测温,查健康码、行程码,提醒他们戴口罩。我们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包括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张贴宣传横幅,通过草坪的音响灯、小区门口的喇叭提醒大家做好自身防护。”周良英说。
全媒体记者 赵越 摄
王坛:挨家挨户上门送检
“核酸检测一个都不能少。”昨天下午3点半,蒙蒙冬雨中,在海拔600多米的王坛镇越联村小岙自然村内,驻村指导员许小林、村干部金朝峰协同王坛镇卫生院两名医护人员,深一脚、浅一脚,来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为他们做核酸检测。
据悉,小岙自然村位于地处深山,车辆无法直接到达,需爬上500多级石阶,走过一段崎岖山路,才能找到村民的家。这些老人或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或无人照料,无法只身前往固定检测点。于是,镇、村干部和医护人员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挨家挨户上门为5名特殊人群服务。
“特地上门为我们做核酸检测,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长期卧病在床的村民裘云香连声道谢。就这样,这支临时组建的特殊队伍在雨中爬山来回近2小时,为5名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了足不出户的核酸检测服务。等他们下山时,天色已暗,头发湿透,却顾不得休息,扛着医疗箱,继续踏上了上门送检的道路……
全媒体记者 郦曼丽 摄
区中医院:送上一份健康保障
连日来,柯桥区中医医院一方面狠抓疫情防控,保障日常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优势作用,加班加点制作中药防疫颗粒剂700份,送往区内相关隔离点。
12月10日下午,区中医院领导来到由医院接管的隔离点,看望慰问工作人员,并送上中药防疫颗粒剂。这一份份中药颗粒剂,承载着区中医院对人民群众和抗疫一线人员的关爱,让他们的健康多一份保障,也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中医力量。
全媒体记者 赵炜 摄
我区各行各业全力以赴,以各种方式开展防控工作,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保平安、稳生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高校门口“静悄悄”
12月11日上午9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东大门有些冷清,偶有教职工等待在校门口,用手机钉钉扫码验证身份,向保安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并接受测温后进入校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一个学生离开或进入学校。
“为筑牢疫情防线,12月9日晚学校已实施封闭式管理,学生非必要不离校,外来人员非必要不入校,如果确需进校必须严格审批,教职工入校也要扫码验证身份。”正在校门口值班的学校保卫部部长廖先明介绍,为了守好“小门”,学校已经关闭了北门和南门,目前只有东门可以进出。同时学校也增加了安保力量,东门保安由6人增至12人,大家各司其职,或是引导教职工扫码,或是测温和登记相关信息,现场秩序有条不紊。
这时,一名戴着口罩的学生来到校门口,向保安出示了离校码。“现在离校审批很严格,如果没有必要的事情,我们都会选择待在学校。”该学生表示,自己离校是为了打疫苗,由于已经约好了时间且无法推迟,所以申请了暂时离校。“目前除了进出管控严格外,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该学生说。
记者采访时,又一位戴着口罩的学生来到校门口取外卖。学校设置一个专门的外卖和快递区域,方便快递人员无接触送货和师生不离校取货。
“在守好‘小门’的同时,学校还落实了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校园卫生整治,开展每日一次的消杀,并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各项心理疏导工作。”校园建设与管理部副部长、校疫情防控专班成员曾继优告诉记者。
浙江树人学院杨汛桥校区也根据上级要求实施封闭管理,升级了校门管控,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师生健康打卡系统和五级网格员制度建立快速摸排机制,加强校园卫生整治,开展公共区域每日消杀,密切关注在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全媒体记者 章哲农 摄
把好企业“小门”
戴好口罩,测温,亮码,出示通行证。12月11日上午,在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门口,工作人员正对进入企业的人员严格检查。其中,一张张白色通行证引起了记者注意,这张通行证上认真填写了入企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代办人姓名,并盖有公司人力资源部印章及相关负责人签名。
“这张白色通行证主要针对公司客户、业务员、跟单、货车司机等频繁进出企业的人员,当天有效。”公司行政办主任陈中东介绍,为了进一步方便进出人员管理,守好“小门”,公司严格落实“通行证”制度,推出了白色、蓝色、粉色、红色“四色通行证”,除白色外,蓝色主要针对住在厂内的员工临时进出,粉色是住在外面的员工日常通勤,红色是紧急情况下使用。
走进生产车间,一切井然有序,员工们戴着口罩认真作业,两名身穿工作服的员工正拿着测温仪给同事测温,认真记录。“自从启动一级响应后,我们立刻进行了全员测温,并根据街道指示对所有员工的健康码、行程码进行了查看、登记,同时每天2次员工测温,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任世林说。
全媒体记者 许益萍 摄
安全施工严守护
12月11日上午,在金柯桥大道104国道口轻纺城大桥维修改造工程建筑工地门口,几名施工人员戴着口罩、间隔一米距离排队进场,测温、亮码、登记、消毒……一系列流程之后才可进入施工区域。现场几十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筋绑扎,施工人员王师傅告诉记者,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需要全程戴口罩,保持至少一米距离。
自12月9日以来,金柯桥大道104国道口轻纺城大桥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成立了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建筑工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在醒目位置张贴“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的横幅,设立了疫情防控标识标牌。项目经理王向锋说,项目经理部第一时间建立了人员排查台账,组织全员进行核酸检测,从源头上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对在建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筑工人实名制通道处设立体温监测点,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行程码查验,核对人员身份和健康状况。
冬夜的卡口好暖心
“天气冷,东西容易冷掉,我们要抓紧时间给工作人员送去。”12月10日晚上7点,福全善举服务队队长蒋红祥已在张罗着送给防疫卡口工作人员的夜宵,一起忙活的还有服务队的其他几名党员志愿者。
志愿者有的烧水,有的准备面疙瘩,还有的切南瓜,大家干劲十足。“第一站出发信诚村。”蒋红祥载着满满的夜宵,驱车开往信诚村的防疫卡口。
在防疫卡口,信诚村村民赵国尧正在给过往人员测体温,“在寒冷的冬夜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夜宵,真的很暖心。”赵国尧喝下一口汤,十分满足地说。随后,送夜宵小分队又分别前往福全街道各个村的防疫卡点,将一碗碗美味可口的爱心面疙瘩送到工作人员手中。一个半小时后,150份面疙瘩全部送出。
全媒体记者 潘鑫 摄
无数普通人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援,他们做的事,或许算不上惊天动地,但他们值得大家记住。连日来,在柯桥各地涌现出许多平凡人,暖心事……
一场跨区爱心接力
12月11日上午10点,在越城区岔路口酒吧集合点前,一辆辆载满饮用水、方便面、面包等应急物资的货车整装待发,几辆私家车列队其后,大家排着整齐的车队,打着双闪,缓缓向上虞方向驶去。一场由柯桥始发,跨区的物资爱心接力开始了……
据了解,此次爱心活动由柯桥美食自媒体人罗峰发起,联合柯桥、越城、诸暨等餐饮商家一同给在上虞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盒饭、干粮等应急物资。“12月9日晚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上虞网友说紧缺中午餐食,我就想着能不能通过自己的社群力量,组织一个自发送餐的爱心队伍。”罗峰告诉记者,当晚和上虞的朋友通话商讨了方案,第二天便着手联系,没想到引起了全城餐饮商家的关注与支持,一时间涌出了许多爱心人士。
“今天准备的菜单有自制香肠、剁椒鱼头、土豆炖鸡块、油爆大虾、炒时蔬等,两荤两素的盒饭共准备了200份。”柯桥绍谱佬味道负责人俞听军告诉记者,早上6点半便着手做准备工作,选用的食材都是最新鲜的,6个厨师进行洗杀、切配、烹饪等工作,打包后又马不停蹄赶赴越城区的物资集合点。“为了能让在上虞一线的战‘疫’人员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我们再辛苦也值得。”俞听军说。
与此同时,全聚德、70后饭吧、几何餐厅、古茗奶茶等绍兴地区较为知名的餐饮商家也纷纷加入了爱心队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涌现出了一批热心的志愿者。“昨天有好多朋友给我留言,他们能免费提供一次性餐盒,有的朋友是经营速冻食品的,愿意免费提供给商家鸡翅、牛排等食材。”罗峰感慨地说,他的一些粉丝在“公益群”里主动请缨,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车把物资送到接泊点。“真的非常感谢每位参与爱心接力活动的朋友,战‘疫’期间,只要物资能够顺利运达,我们的接力一定会继续传递下去。”罗峰说。
截至昨天上午11时30分,由21户商户(个人)联合捐助的1190份盒饭、280份面包、260箱矿泉水、150箱方便面、150箱牛奶等已经安全运送至上虞交接点,并交由上虞相关对接人落实物资的发放。
新的爱心接力仍在继续……
全媒体记者 薛妙珏 摄
一份爱心“百家饭”
“这些都是家乡味道,带给一线工作人员暖暖身……”12月11日上午,稽东镇青年农创联盟成员先后来到稽东派出所、卫生院,为在战“疫”前线的公安民警、医护人员送上暖心礼包,30箱速食面、30箱八宝粥,近百只保温杯,还有矿泉水、水果等物资,用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
与此同时,“青山城”农创基地负责人方科也起了大早,载着30余箱物资奔波于竹田头、尉相、金丰等七个行政村,一刻不停地分发了一上午。“山区夜晚寒冷,一线的工作人员更需能量补充。”他说。
记者了解到,自绍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稽东镇农创客充分发挥创业资源、载体平台等优势,积极行动,主动担当,用实际行动支援疫情防控,书写了返乡创业青年的“三农”情怀和担当。为让昼夜坚守在防疫一线的逆行者看得亲切、吃得暖心,本土的农创企业纷纷出钱出力,“华烽食品”送来一批酱鸭,“大禹采禾”精心挑选一筐新鲜“红美人”柑橘,还有茶企、香榧企业等送来了暖心物资……
“虽然镇里的农业企业规模并不大,但共度时艰,总能携手前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稽东青创联盟负责人应华亮表示,接下来,他们还将准备一批防疫物资,用爱心汇聚防疫正能量。
全媒体记者 郦曼丽 摄
16896份爱心物资
柯桥上虞,同心抗疫。昨天凌晨3点,柯桥区赴上虞对口支援的载满西红柿、土豆、猪排、鸡翅等物资的大货车从杭州集结,火速驰援上虞。当天,16896份物资陆续运达东关街道,全力保障供应。
12月11日,上虞区对百官街道、曹娥街道实施封控,对东关街道、小越街道、梁湖街道、丰惠镇实施管控。关键时刻,绍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部署,统筹安排绍兴各区(市、县)对口支援上虞。从12月12日起,由柯桥区政府做好上虞区东关街道疫情封控期间的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柯桥区商务局接到任务后,提前对接谋划,快速研究,决定由拥有强大物流配送实力的世纪联华承担相关任务,同时迅速开列荤素搭配的菜单、调度运输车辆、落实包装工人、做好驾驶员入区防护方案,还与东关街道对接接泊方案。各项准备有条不紊,微信工作群一夜联系不停歇。
卸货、检验、分拣、包装、组合、打包、装车……11日晚上的联华智慧物流基地灯火通明,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宪忠亲临现场,400多人齐集仓库开动员会,提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决完成任务。从晚上8点开始打包,到次日清晨7点多第一批4车蔬菜下道墟道口,大家一夜无眠。
疫情之下,温情满满。对口支援,不仅有效减轻了上虞东关街道物资储备和采购压力,也收获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东西很丰盛,荤素都有,非常感谢兄弟区的支援。”打开沉甸甸的物资袋,里面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和肉类,让当地居民很是感动。这份爱,给人温暖,给人信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全力配合打好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我们每两天送一次物资,接下去,将进一步优化菜品,全力保障东关街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柯桥区商务局副局长徐建会说。
全媒体记者 姚陶祎
来源:柯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