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到位42亿元(其中FDI 8亿元);新增对外投资备案金额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0.2亿元,同比增长11%……4月27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会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并通过了《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2019年建设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计划(送审稿)》(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对于2020年的工作目标提出明确数据指标。
记者注意到,新增对外投资金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要求实现同比增长。疫情影响下,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主动“加码”的底气何在?分析《工作计划》发现,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通过“以投资贸易效益化为导向,以双自联动改革攻坚为主线,以拓展试验区域领域为重点”为三个维度,厘清了2020年的工作路径。
▼
学习上海经验,加码自贸建设
维度一:看结果
“投资贸易效益化”,抓经济增长
会议上,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上海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起草人、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副处长、临港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鹏霖,通过网络在线形式,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通过网络在线形式,上海专家分享上海经验
在分享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之余,孙元欣教授也在线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工作提出破局建议:
“2019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区成效显著。经济指标稳步提升,2019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3.25亿元,新增企业2.4万户,实际利用外资8.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8.67%;招引成都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挪威Opera中国区总部、英国纬图亚太总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等重大项目。下一步,成都高新自贸片区的工作思考要更进一步聚焦到产业发展升级的‘实效’上。”
2020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要如何利用政策红利实现价值转化?导向明则方向清,《工作计划》提出“以投资贸易效益化为导向抓实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并疏理出了增强利用外资实效性、提升对外投资活跃度、突出对外贸易规模化等举措为路径。
从对标《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可以看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强调的“投资贸易效益化”,是学习上海经验和结合自身特色“量体裁衣”的结果。
当天会议中,上海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起草人、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副处长、临港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鹏霖介绍了临港片区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以及产业体系如何高屋建瓴等思考,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启发。
维度二:新突破
“双自联动”,改革攻坚助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日会议上,孙元欣在分享中着重提到的“双自联动”模式,与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2020年的工作计划遥相呼应。“多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MAH制度是“双自联动”典型案例之一
在双自联动一系列硕果中,孙元欣介绍了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实惠。
按照国内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捆绑”的新药审批制度,新药初试成功后,要么付出10年以上时间、3-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自建生产线,要么以“卖青苗”的形式被早早转卖,扼制了企业对原始创新成果研发的积极性。
面对这一情形,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片区实施“双自联动”,“通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将‘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开,为医药研发企业松绑。”
孙元欣认为,在下一步工作中,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突破口之一就是“突破‘卡脖子’产业领域。”他具体讲到,可通过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跨境电子商务’等举措,走新路和增强内生动力相结合的路子。
孙元欣提出的这一思路,在此次《工作计划》中有着明显体现。《工作计划》提出,以双自联动改革攻坚为主线抓牢质量提升,实现开放型产业重点项目新突破、外向型金融重点产品新突破、国际化人才重点服务新突破这三大“突破”。针对开放型产业重点项目,明确“落子”力求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实施项目零突破、力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平台项目零突破,力求飞机“保税+融资租赁”项目零突破等具体任务。
维度三:拓“宽度”
功能区建设,做出产城融合新“范文”
在看结果、新突破的基础上,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再“加盖”了拓“宽度”这一支撑。《工作计划》提出,2020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要“以产城融合功能区建设为重点抓活示范带动”。
扩大自贸试验区和“朋友圈”是拓“宽度”的重要内容
如何拓“宽度”?在这一工作计划的一系列细化任务里,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力争将东部新区纳入自贸试验区扩区范围被首个提出,并明确了该项工作的阶段要求和目标任务。同时也创新提出要高起点与综保区联动,形成“研发设计在自贸区+生产制造在综保区”的互动模式,完善供应链就地配套。
此外,携手“身边”小伙伴,扩大“朋友圈”谋合作,发挥区域优势亦是拓“宽度”的其他举措。针对成德眉资地区,《工作计划》突出同城化发展,提出共同举办欧洽会、软洽会等国际会议,共推新经济产业发展机会清单,共同举办国际性产业项目和城市建设推介活动。可以预见,与成德眉资的紧密“牵手”将加快产业“朋友圈”建设,助推融入全球多边投资、技术及项目合作体系。
合力推进“新基建”将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如何与重庆拥有更多“共同话语”?《工作计划》谋划与重庆共建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在产业园区合作方面,依托成都空港新城、重庆南岸区打造成渝高速沿线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走廊;在前沿技术合作方面,依托两地中移动5G研究院和互联网研究院,共创5G互联创新生态;在新基建方面,合作推进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发挥双方产业优势,以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为依托,推动川渝两地共建自贸协同改革示范区,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工作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今年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站在新起点,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已走在迎接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的路上。
记者:郑其
摄影:郑毅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编辑: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