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日子像个火球,
瞬间便滚到了大暑。
这预示着,最热的时候已经来啦。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等谚语。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蒸煮模式”已经开启。
今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
萤火虫飞,大暑至!
夏季应该是萤火虫最多的时候。尤其是“大暑”这个节气里。
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杜甫害怕被它们一不小心就点燃衣角,于是便有了“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的感慨。
又因萤火虫会在微风细雨中静静飞舞,李白对它们又有了“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的赞美。
在成都周边,有很多看萤火虫的地方。小锦为你推荐都江堰青城后山和赵公山、邛崃天台山、蒲江朝阳湖……
当小锦来到赵公山时,只见山秀水美,不仅可以露营、看星星,和心爱的人一起看萤火虫漫天飞舞也是蛮浪漫的哦。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唐代诗人元稹兴致颇高,在大热天里摆瓜果,邀朋客,观萤火。
其实,观萤火正好是大暑三候之一。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大暑期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变得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经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酷热当头,既然逃不掉,那就静下来安心享受吧。
王维的《竹里馆》说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蜀西竹海躲暑,正好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于是,在大暑时节,成都人便开启了“暑”不尽的美好时光,掉入了一片“清凉绿”中。
曹植作《大暑赋》,其中说道:“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织布的女子不再织布,耕作的农夫放弃耕耘,都成群结队隐迹于阴凉之处。
所以自古以来,劳动人民便有了天然解暑之法。今日,小锦更要带你去感受成都人的“大暑”幸福美好日常!
在绿树成荫、荷塘相伴的市区各大公园内,偶尔吹过的凉风,让这里分外舒适宜人。
在百花潭公园,随处可见伴着音乐起舞健身的市民,舒展的舞姿伴随悠扬的旋律,引得游客流连驻足,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加入其中。
从城里到郊外,满眼绿意。
漫步于绿道,并感受川西林盘的美,成为一种享受。
如今,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每一颗青涩种子走向成熟,总要经历生命最炽热的温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正因此,民间农谚有云:“大暑热难当,知了叫不停。抓紧搞双抢,防暑最重要。”
农业部门特意提醒,田间管理应该做到:
第一,做好遮阳降温工作。
第二,要加强植株整理。
第三,做好辅助授粉,促进坐果。
第四,做好肥水管理。
第五,做好病虫害防治。
第六,及时采收。
第七,做好田间防涝和温室防雨工作。
真是应了那句话——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
清心静气,大暑正是养生的重要时节。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临窗迎风,修身养性,一派悠然自得景象。
在大暑节气,要注意别中暑了,其中就包括“情绪中暑”。
怎么办呢?说不定饮食调养好了,情绪也就好了。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前后要注意饮食清淡多样化,应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吃姜暖胃增食欲,度暑粥补气消暑,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大家安度盛夏。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在我们珍贵的人生旅程中,虽会经历一番苦热,但我们却仍会澄澈地憧憬远方。
大暑时节,卧一席榻,切一角瓜,饮一杯茶,尽享夏日清凉吧!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