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突破
保市场主体是稳就业、激发市场活力的“压舱石”和“蓄水池”。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下行等不利影响,于逆境中“乘风破浪”,各类市场主体实现较快发展。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1—6月,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65万户,同比增长25.86%,新增注册资本(金)达891亿元;新增企业1.36万户。
忙碌的企业注册大厅
渡尽劫波,柳暗花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累计市场主体存量已经突破20万大关,达到20.5万户;注册资本(金)达到1.76万亿元。其中企业14.06万户,注册资本(金)1.75万亿元;个体工商户6.38万户,资金数额48亿元。(点击阅读更多一图读懂丨半年新增2万多户市场主体!成都高新区投资创业热度逆势攀升)
低开高走
上半年新增企业1.36万户
▷新冠病毒“兴风作浪”,一度影响了一季度的企业新增数量及注册资本(金)。但成都高新区亦有自己“乘风破浪”的招数,很快在第二季度实现扭转。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增企业数量、注册资本(金),均出现下降,今年2月新增企业仅511户。
得益于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推广的一网通办、不见面秒批、营商环境“十五条”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今年二季度,新增市场主体逐步回升,新增企业和注册资本(金)环比增幅,分别达到86.13%和23.83%。
今年1—6月,全区共新增企业1.36万户,注册资本(金)达883亿元。其中,税务登记信息确认1.17万户,税务登记率达85.9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个体工商户1.28万户,同比增长77.67%,资金数额89亿元,同比增长36.67%。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今年上半年,区内科技型企业交出了一份漂亮数据:新增户数超5300户,占新增企业总数的39%。
新增的2万多户市场主体,都分布在哪些具体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增企业,数量最多;其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稳住“基本盘”
新增个体工商户1.28万户
▷中小企业是保就业、惠民生、推动经济健康运行的有生力量。疫情背景下,保住小微企业,就保住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
疫情爆发后,省、市、区加紧出台一系列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扶持政策。在成都高新区,继推出“高新之星”200亿元集合信贷计划后,又举行“天府生命科技园专场融资对接会”,现场对接融资需求超3亿元;盈创动力开辟“政策性信贷产品”线上绿色申报通道,今年上半年,政策性信贷产品放款达9.36亿元,服务企业234家。
一条条政策“干货”,转化成强劲市场活力:今年1—6月,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28万户,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48.4%,同比增长77.67%,注册资金数额达8亿元,同比增长36.67%。
“数据表明,一系列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措施成效明显,为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活跃市场和稳定社会提供了积极支撑。”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C位凸显
新增新经济企业占七成
▷从主导产业来看,新经济企业占C位;从产业功能区来看,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崭露头角,新增企业户数仅次于新经济活力区。
主导产业、产业功能区的新增企业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产业链的活力、区域核心竞争力,也是疫情之下主要行业复苏情况的“晴雨表”。
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生物产业、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彰显出成都高新区对市场主体的吸引力。
其中,新经济企业占据“C位”,新增企业数量占新增企业总数近7成,其次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
从产业功能区分布来看,新增企业分布区域“TOP4”分别是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国际生物城。其中新经济活力区新增企业达9991户,占新增企业总数的73%,注册资本(金)667亿元,占新增注册资本总额的75%。
值得一提的是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作为成都正在打造的第二个世界级商圈,这里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第一。今年6月,总投资约50亿元的成都SKP项目在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正式开工,提升区域消费引领力的同时,对企业的超强吸引力和号召力也逐步凸显。
今年上半年,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不负众望,新增企业户数仅次于新经济活力区,占新增企业总数的18.97%。
此外,外商对成都高新区持续看好。今年上半年,新增住所(经营场所)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数量占全区69.6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户。
记者:闫静 摄影报道
视频:陈晨
编辑:向财霞 崔琪琪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