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鼓团体表演
世界是各种各样的音符:
春天的雨、夏天的雷
秋天的风、冬天的雪
生命是各种各样的节奏:
心跳、奔跑、欢笑
无论是黑金属还是朋克
每个人都是音乐家
看惯了钢筋水泥股市行情
我们几乎都忘记了最原始的节奏
都忘记了最原始的快乐
这一段关于音乐的自述来自成都攀牙非洲鼓队。这是一支汇集了中外鼓手的新生代非洲鼓团体,他们学习钻研西非古老的曼丁传统音乐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节奏与声音、身体与形态、视觉与感官之间碰撞的各种奇妙关系。
而这样一支特别的乐队就藏在成都高新区兴蓉社区里。短短几个月时间,攀牙非洲鼓工作室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前来学习,并开启了成都首场以非洲鼓为主角的音乐会。
今天,就跟着记者来到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起推开排练室的门,走进这个琳琅满目、鲜艳热情的异域音乐世界。
爆裂的非洲鼓表演
一场秀//
以“自然之力”
开启一段节奏之旅
走进成都攀牙非洲鼓工作室,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鼓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鼓”被称作非洲音乐之魂,它最能表现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非洲。“在非洲,人们认为每张鼓都富有灵性。鼓的制作也是很神圣的,制鼓人在选材之前先要虔诚地敬过树木。在他们看来,这样做出来的鼓才会有灵性,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鼓队队长秦唯铭说。
工作室内的各种鼓
非洲鼓有很多类别,在攀牙非洲鼓工作室中,品种最多的要属传统非洲乐器——djembe(坚贝)。这个被很多人称为非洲手鼓的乐器不单单是一个可用作流行音乐伴奏的打击乐器,更需要手腕的姿势、肘部的角度、拍打的力道、欢快的节奏,才能实现节拍精准,声音响亮。
此外,工作室里还有三个大小不一的鼓组成的Dunun(墩墩),演奏时需要三鼓配合,同时演奏;Yabara Fe(牙巴拉)则较为少见,多是女孩在节日里演奏的乐器,用葫芦做成,小巧可爱。所有乐器都是从非洲买来,皮和木头都来自西非,Yabara Fe(牙巴拉)等小型乐器则是由团队创始人之一的捷克姑娘Veronika亲手制作而成。
捷克姑娘Veronicka介绍亲手制作的乐器
捷克姑娘Veronika讲授鼓的做法,Yabara Fe即由她本人制作
“以前只有男人才能演奏坚贝和墩墩,现在才慢慢有女生能够使用这些乐器。男人打鼓,女人跳舞,这也是西非最原始、快乐的节奏伊甸园。”Veronika以一口流利的中文介绍说。
随着团队的日渐成熟,上周末,攀牙非洲鼓队也将自己的首场音乐会《自然之力》正式搬上了成都舞台。在一个小时的表演中,通过还原非洲生活中农耕、男女恋爱、跳舞交流、闺蜜分别等场景,表演团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力量与美丽结合的狂欢派对。
让非洲鼓成为舞台的主角,在打击乐的感官碰撞下,加入舞蹈、游戏、唱歌甚至剧情,讲述现代人的生活故事,这也是攀牙非洲鼓团队从5年前成立开始就在不断探索尝试的音乐表达方式。
一群人//
走进“曼丁鼓乐”
发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住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平日里听惯了各种流行前卫的音乐,突然走进‘曼丁鼓乐’这个文化,会发现那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里不只有音乐和舞蹈,还有最朴实的生活,有那种人和人之间单纯的爱,有幸福、有知足、有和平、有希望、有对世间一切万物的敬畏之心。”秦唯铭说。
攀牙非洲鼓队充满热情和力量的音乐会
2013年,学架子鼓的秦唯铭从朋友那儿接手一家以非洲鼓为主题的酒吧,自此开始接触非洲鼓。一开始他也不太懂,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谱子打,并没有觉得好玩。直到2015年,他认识了在北京的非洲鼓老师,老师展现给他的是真正非洲人如何打鼓的样子,让他发现了非洲鼓的另一个模样。这一次,他才真正投入并开始琢磨非洲鼓。
“以前觉得非洲鼓仅仅是一个打击乐,后来才发现,非洲鼓和架子鼓等其他打击乐完全不一样。它更是一种民俗,包含的不仅是音乐演奏,更多的是文化、舞蹈、节日、祭祀,需要不断地去深究。而这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秦唯铭说。
在非洲鼓酒吧里,秦唯铭遇到了后来团队的另外两位创始人:Veronika和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王威瀚。三人师从同一位老师,并渐渐走到了一起。他们给自己取名叫“攀牙非洲鼓队”,11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职业鼓手、老师、警察、音乐专业学生、设计师等。他们也许算不上什么艺术家,但是非洲鼓却把他们紧紧拴在了一起,并坚持了5年。为了学习了解曼丁音乐文化,秦唯铭也曾经多次外出求学,并扎根成都,力求将纯粹正统的非洲鼓文化分享给更多人。
鼓声一起,身体与心灵立刻对律动和喧嚣起了回应。在他们的演奏中,鼓声随着拍打的节奏高低起伏、层叠错落,身体力量通过徒手拍打而得到了释放,与山羊皮制成的鼓面撞击,力道向下渗透到地面,最后通过击鼓者的脚掌再传回全身。
日复一日的训练,秦唯铭和王威瀚的手都曾打烂过,出血、起茧也是常有的事情,力量的宣泄让他们真正成为了“爆裂鼓手”。“要让舞者感受到节奏,让生活充满音乐、充满快乐和积极,并且,把这些态度传递给更多的人。 ”王威瀚说。
一座城//
学员最小5岁 最大60多岁
让非洲鼓在成都高新开花
“沉浸在音乐和舞蹈里的人是开心的,你看他们脸上的笑容、兴奋、幸福,是因为他们正在享受‘活在当下’和‘与大地之力共舞’的快乐。”秦唯铭说。非洲鼓在成都仍属小众,但没想到工作室搬到兴蓉社区后,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学习。在社区学员中,年龄最小的才5岁,年龄大的有60多岁。团队还专门为这群喜好音乐的退休居民开设了老年班,带领他们一起感受节奏的律动。
非洲鼓表演
“非洲鼓入门简单,但不断精进的学习则是个无底洞。例如,非洲鼓特别讲究音色,而音色的练习是要按年来计算的,过程非常枯燥且漫长。同时,节奏、各种曲目需要去熟悉,甚至需要背诵各个声部、段落。如果是演奏者,还需要练习站着打鼓,控制表情、动作以及和团队的协作能力。”秦唯铭说。
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非洲鼓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一种开心、放松和运动的方式。非洲舞对力量要求很高,需要更好的核心力量和心肺功能。为此,在表演中负责舞蹈的Veronika开发了非洲舞的系列教学,以非洲舞步作为媒介,来练习自己的心肺功能、柔韧度以及核心力量,从而让身体变得更好。
非洲舞,既是舞蹈也是力量训练
“一打起鼓来,就没办法不快乐,节奏来的感觉很强烈,让你在当下没办法再去操心ppt怎么做、孩子的功课怎么办。”秦唯铭说。接下来,攀牙非洲鼓队还将在桂溪街道益州社区为居民开设非洲鼓教学,将律动的快乐传播给更多人。
经过5年的锤炼,目前,成都攀牙非洲鼓队的表演和教学已步入正轨,谈及未来,大家都希望能坚持做下去。“能一直做下去,就会一直做,毕竟这就是个‘死磕’的音乐。”秦唯铭说,“希望我们的表演能走上更多舞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最纯粹的快乐。”
<<<小百科
《爆裂鼓手》(Whiplash)是达米恩·查泽雷编剧并执导的一部音乐剧情片,由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2014年10月10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获得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最高荣誉评审团奖。
记者:向晨晨
摄影:梁磊
编辑:向财霞 琪琪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