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蒙彼利埃小学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位于锦城湖畔的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也迎来了“蝶变”。作为成都高新区国际化教育品质的一张靓丽名片,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这所开办于2014年的成都第一所公办国际化学校,于去年正式启动扩建工程,并在今年9月正式投用,以崭新的面貌开启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新征程。
优美雅致的绿化搭配高低错落的地形,别有一番自然清新的风味。新旧建筑各有特色、相互呼应,为学子们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巧思灵活、打破常规的教室设计,更让国际化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一览校园建设新貌,不难看出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推进教育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决心,培养孩子们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信心。
校园环境
匠心打造灵动建筑湖景校园
让学子感受自然之美
走进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就感受到这所办校6年的学校的不同。那栋1:1还原法国蒙彼利埃成都小学的老教学楼依然雅致温馨,保留着独特的法式风情。而扩建后新增的校园建筑在旁延绵排开,以白色为底色,在现代简约的风格纸上又融入了坡屋顶等中式元素,兼具东西风韵、美感十足。搭配着高低起伏的地形环境,整个校园都散发出自然之美。
学校扩建区域
不难发现,新扩建的校园建筑以退台形式朝向锦城湖,将湖景引入校园,站在教学楼便可将锦城湖4号湖区的美景一览无遗。校园内打造的各式有趣的地貌景观,在空间上形成由教学楼到运动区再到湖岸绿带的空间序列,留给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探索学习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扩建工程的实施,不仅是要增加学校的‘容量’,更要丰富学校教育‘内涵’,让学校的教育理念在其中得到更多诠释。”副校长刘妍告诉记者,新建的校园建筑风格也完全不同于原有建筑,这样是为了形成一种蒙彼利埃和成都的互动感,让国际化交互包容的理念融入校园建设中。
校园的灵动通透,更来自于建筑本身在设计和建设上的匠心巧思。新教学楼造型独特,其外立面采用铝板设计,通透明亮、简约大气。据说,施工方为了满足建筑设计需求,外立面的铝板种类多达十余种,最终达成了极佳的平整度和灵活性,提升了整个校园建设的品质。
营造开放多变的教学交流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音乐厅
新建筑的巧思,不仅体现在外部构造,更渗入到内部的方方面面。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同学们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教室。
记者看到,这里的教室不再如传统教室般四四方方被钢筋混凝土墙面围合,而是四面采用了推拉式的墙壁,整个教学区域均可随意移动、变化,根据需求变换成不同的空间造型,充分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求,推拉隔板也可以用作书写黑板,增加复合化的教学空间。教室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教育综合体,整个校园非正式的、半开放的和全开放的学习、社交空间将无处不在。
教学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被要求强调核心素养的建构、性格养成和知识技能探索,以共性发展为基础,不断追求个性化的成长。而教室设计的个性化,也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启发和引导。”刘妍介绍说。
为了最大程度满足校园的不同使用需求,建筑内部还设置了“探出空间”,在功能上作为走廊及教室功能的补充,配置了兴趣小组、班级交流、跨学科比赛等功能元素,构建室内社交空间场所。
配套功能丰富齐全
营造多元阳光生长空间
图书馆
在空间设计上,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扩建区域则是集博物馆、展览厅、植物园、休闲交往中心、学习探究中心等于一体,通过叠加、下沉、融合等形式打造一个智慧、生态、审美的学习空间,满足移动学习、探索发现学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功能,不但满足课程开设和教学需要,学习空间本身也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系统的氛围课程。
新建区域由几栋独立建筑组成,再以廊桥连接互通。行走在校园建筑内部,除了能感受到这种探索的乐趣,记者更感受到丰富的配套设施,将为孩子们提供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方式。这里拥有专用音乐厅、室内运动场、室内恒温游泳池、图书馆、艺术楼等超大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功能区域。
开放式教学空间(效果图)
多功能厅主厅内饰呈不规则曲面造型,顶棚采用的是广泛用于剧院、音乐厅的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吊顶,厅内共安装星空灯365个,营造出璀璨星空的梦幻感觉。而图书馆的“森林顶”也独具特色,整体色彩为绿色,顶棚共计安装了13305块吊顶铝片。在这里看书,就像是在森林里看书一样,安静又贴近自然。
“新学期、新气象,对于蒙小来说更是如此。新建区域投入使用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课程研发、课程引领为生长点,充分发挥校园硬件建设的优势,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副校长刘妍介绍,学校还将继续创新开展“家长公益课堂”“校长接待日”“社区合作”“校企合作”等活动,搭建“家校社企”合作教育的新模式,为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相适应的教育现代化先行区提供教育支撑。
记者:余书婷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