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几个霸气的街名。成都也不例外。前些年,网友在微博上发起“成都霸气街名”接龙,并对候选街名进行投票,突然冒出来的“挨打巷”荣膺前三。
这条位于肖家河与西南民族大学之间的街道,为什么这么霸气?去“挨打巷”真的要挨打吗?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它的前世今生。
从兴蓉东街,由西向东走约500多米,到达一拐弯处,街道变窄,名字变成了兴蓉东巷。兴蓉东街和东巷,共同构成80年代“挨打巷”的全貌。
挨打巷(兴蓉东街、兴蓉东巷)
当时,那里道路十分狭窄,只容一辆人力三轮勉强通过。行商坐贾,小生意人们每天起早贪黑来往于农贸市场,当时狭窄、黑、脏乱的兴蓉东街、东巷,是必经之路。
现在的挨打巷
“那时这里没有路灯的呀,黑黢黢的,生意人路过就怕被抢。”兰霜回忆说,生意人一早一晚进货、卖货,都揣着钱的,就怕自己被“贼”惦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路灯的小巷、传说中被抢者的故事,加剧了人们这种心态。渐渐地,人们路过这条巷子时,都捂紧荷包、一路小跑,害怕被“挨打”。“挨打巷”这个名字,就这么叫起来了。
1983年,兰霜和大家在挨打巷附近的兴蓉村做糕点生意。“一眼望去皆是田,灰尘泥巴糊满脸”是她记忆里当时的真实写照。
兰霜回忆当年
所幸,附近有个军区单位、一个村电影院,还有几栋农民的房子,让兴蓉村周边不至于显得太荒无人烟。1986年,村里建起农贸市场,这一带才稍微有了些烟火气。
“当时以生产队家庭为单位,搞食品,生产糖果、蛋糕、饼干等,很多小作坊。”兰霜说,至今她都记得巷子里、空气中漂浮的各种香甜味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九十年代末,挨打巷中的食品小作坊的陆续搬走。开出租、蹬三轮.....巷子里,农转非的居民们,有了更多元的谋生方式。
兰霜则到了石羊场继续着糕点生意,直到2003年才停下工作享受生活。这期间,通过自身努力,她购置了新房,就在挨打巷附近。
挨打巷的墙绘
“这里已经是我们这一辈人的回忆了,大家都熟门熟路,住习惯了。”兰霜说,2000年左右 ,挨打巷进行了硬化,坑洼泥巴地一去不复返,街道地面平整、整洁,还规整了绿植。
2005年,经过综合整治后,挨打巷正式命名为兴蓉东街。
墙绘上都是80后的童年记忆
有了好名字,还要有“高颜值”。2018年开始,成都高新区开展环境美化安全隐患整治,将天府文化融入街巷,老街巷被贴上了“文创”的标签。
如今,走进这条巷,墙上各色彩绘,让人如同走入一条80年代的回忆录——军绿色挎包、铁环、葫芦娃,黑猫警长,80后童年独有的记忆一一展现;至尊宝与紫霞仙子,在墙上“重逢”;英语课本上的李雷和韩梅梅,继续着对话;熊猫头像、成都车站等图案,将四川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挨打巷已成为新晋热门打卡地
此外,老成都街道、古镇、成都方言等旅游攻略图景,为挨打巷增添了几丝人文关怀,这里也迅速变成了成都新晋热门打卡地。
“兴蓉东街街区改造,浓缩了Fashion、Fun、Future三个词的理念,用彩绘的形式,将老旧街巷时尚化、国际化、人文化。”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挨打巷不再“挨打”,现在,它是全新的潮趣街。

挨打巷更多的美景和故事
↓↓↓
记者:闫静 文/图
编辑: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