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至6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精心打造并成功举办32届品牌学术年会活动的基础上,本次活动冠名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是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盛会。本次学术论坛上,成都高新区受邀进行主旨汇报,围绕“全球胜任力”这一主题,让成都高新区的国际化教育发展经验在全国教育舞台上分享。
记者了解到,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教育工作者代表共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近100万人在线收看。今年的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以“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基础教育:聚焦育人方式变革”为主题,论坛围绕育人方式变革的目标,聚焦和展示中国基础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推广、考试评价改革、教师教育创新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生动实践与重要经验。
今日举行的分论坛“‘全球胜任力’在中国——理论重构与实践探索”,邀请了高校研究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策者、公办学校和国际学校的一线校长和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探讨基于中国立场的“全球胜任力”理论架构与实践可能。这一分论坛上,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负责人彭涌以“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全面提升师生全球胜任力”为题,分享了区域自身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上的探索和实践。同时,成都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成都霍森斯小学校长曾霞也应邀参加了圆桌会议,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四位专家一起探讨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践探索。
主办方表示,本次论坛的专题报告和交流发言,都是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过严格、专业的遴选程序,力图展示最鲜活的经验、最经典的案例、最优秀的成果,力争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引领力。成都高新区的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也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和学术成果。
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升教育开放度方面,成都高新区顺时而谋。建区以来,成都高新区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了最大的发展空间,高端人才汇聚,经济发达开放,教育也伴随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成都高新区共有5个学区、52所中小学校、127所幼儿园。为服务区域发展,高新区致力于布局教育对外开放战略。
以友城、友校为依托,成都高新区有序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法国蒙彼利埃市合作举办“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及幼儿园,与丹麦霍森斯市合作举办“成都霍森斯小学”及幼儿园,积极推进英国谢菲尔德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引入英国圣保罗女子公学首进中国,在成都高新区拟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双语学校。
同时,以示范校、窗口学校为载体,做实对外交流合作,创建了9所市级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10所市级国际理解教育基地校、10所市级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24所中小学校与国(境)外74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在省市外办支持下,高新区还每年选派50名干部教师赴境外研修访学,提升了干部教师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三级联动为核心,以体系构建为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破冰。区域层面,坚持政府主导,明确做优国际教育。学校层面,坚持示范校引领,遴选了8所“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1所示范校引领带动5至8所成员校,全域覆盖了全区所有中小学校。教师层面,坚持种子教师辐射,今年高新区建立2个国际理解教育名优工作室、遴选了6名区级中心组成员、24名区级核心种子教师,141名区级种子教师,期望每一位老师以后都能上国际理解教育课,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国际理解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精心打磨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课例,采用“1位教授+1个示范校+3位种子教师+N个研修教师”模式,对24节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课例,进行深度磨课,让老师们对国际理解教育有了准确定位,深入把握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定位、实施策略。在专家的指导下,高新区还研制了《中小学国际理解课程开发指南》,从“多元文化、国际组织、全球议题”3个维度、18个模块、3个水平层级,确定了1—12年级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结构,为全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指引了方向。“接下来,我们还将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区域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并实施具有成都高新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群,让全球胜任力成为高新学子的必备素养。”彭涌表示。
记者:余书婷
受访单位供图
校对:冬夏
编辑: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