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水,都让世界变得美好而富有生机;教师与环保人,都悉心呵护着“花园”。在成都高新区,有这样一位党员,集音乐、水务、教育、环保工作于一身,从音乐教师“跨界”到环保部门,还先后获得“四川省2012年度防汛抗旱先进个人”“2014年成都高新区优秀党员”“四川省水利脱贫攻坚2019年度先进个人”“2020年全省河长制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他就是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水务处副处长刘义。
因为爱情
“音乐人”跨行做水务
谈到入党的初衷,外公对刘义的影响功不可没。外公是单位的一名会计,在小刘义的心里成为了榜样一般的存在。他期待像外公一样,为老百姓办实事、服好务。而身为党员,外公也时常向刘义言传身教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历史故事。
2006年大学期间,刘义入了党。大学毕业后,刘义在乐山当了一名音乐教师。2008年,刘义的家人因工作调动来到成都,他也毅然追随其脚步,考到了成都高新区城管执法岗位;2011年,又调至水务部门,一干就是10年。
因为爱情,来到蓉城,听上去文艺烂漫,但从音乐跨行到水务,陌生而紧迫。河道、污水处理厂、防洪防汛、水环境……繁杂的水务工作,齐齐扑来。
“上级曾找我谈话,说给3个月适应期。”刘义说,刚进入水务部门,每开一次会,分配给他的任务就会增加一分。他心里憋着股劲:“不能丢人民教师的脸。”在连续的任务“轰炸”和自身钻研下,不到半个月,刘义就全面熟悉了水务部门的工作。
2018年,成都高新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达标复核工作,刘义是负责人之一。看到群众因雨污未分流,喝着不安全的水时,他感到心痛又焦急。
“怎么能喝这种水!必须加快复核节奏!”刘义带着工作人员全面排查、逐户走访各乡镇,经常连夜打井,熬夜值守,累了困了就住车上;夏天,全身都是蚊虫留下的痕迹……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2708户贫困户饮水安全的复核工作全面完成,为群众解决不安全饮水的问题。
稳住基本盘!
在暴雨中“转危为机”
一到汛期,水务人就提心吊胆。刚到水务部门,刘义还未尝夏天“厉害”滋味。就在他以为已经差不多熟悉部门工作时,一场特大暴雨,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
“这个基站马上要垮了!快来人!”凌晨一个急促的电话,打破了水务处办公室的宁静。沙发上,才眯了几分钟的刘义,一个翻身起来接听电话。
2011年7月的成都,一场特大暴雨袭来,城区交通瘫痪,商场、小区地下室积水。五岔子大桥附近,关乎中和片区30万居民用电的铁塔基站摇摇欲坠。刘义赶到现场,调集所有人力物力通宵达旦抢修。
当天,刘义和部门人员,已像陀螺般忙了一整天,恨不能有三头六臂:西区清水河堤坝决口,刘义带工人装沙袋、堵河堤;有居民房子被雨水浸泡成危房,刘义和抢险队员刚将老人转移,房子就轰然倒塌;忙到凌晨,正要“眯一会儿”,栏杆堰出现漫水险情,刘义又马上组织抢筑堤防……
“我是党员,这时候我必须要在第一线。同时,这场暴雨大考,也对我进行了一场全面拉练。”回忆当初,刘义庆幸,危急之下促使自己全面迅速理顺水务工作,自此对应急处突流程轻车熟路。
暴雨也加速了一批高新区防洪设施的完善完备。刘义牵头组织修建了天府排洪沟,至今这条两公里长的排洪沟,仍然发挥着作用,多年来,周边道路再也没有发生过积水内涝。
暴雨之后,刘义还评为了“四川省防汛抗旱先进个人”。“戴着大红花,从市领导手中接过表彰证书时,觉得太荣幸了!”刘义说。
当好“河湖卫士”
创新探索河长制模式
成都高新区内大小河道27条,总长度约200公里。
为加强河道管护,2019年,在刘义策划下,高新区成立了河长工作专班,全区建立起“5+1”河长管理体系,分片区对辖区内各条河流实施管护,河长办负责对管护情况进行监管。
新问题又开始凸显:个别河长巡查不到位,甚至巡而不报、报而不追,河堤维护不力、绿化带损毁、违章搭建、河道淤塞、垃圾散落等时有发生。
2020年7月,刘义牵头组织引入《成都高新区水务管护第三方公司考核服务》,创新探索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河长制河道管护监管模式。同一年,他还被评为“河长制先进个人”。通过全员竞聘,他成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曾经当老师的经历,也为今天作为部门负责人的他带来诸多基础优势。
“以前当班主任,考虑问题必须要很细、全面,要有耐心,还要有一定管理能力,有这些积累,适应新工作岗位就容易多了。”面对未来,刘义充满信心,他表示,将持续提升成都高新区河道管护质量,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践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水环境治理的高新路子。
文/图:闫静
编辑:吴嘉
校对: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