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现金,出行、购物等一应消费行为全凭手机搞定。这一状态,相信是现下大多数人的日常一幕。而这也意味着,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身处其中,网络安全则是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在当天开幕式后的主论坛中,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等专家院士分别从不同纬度剖析了网络安全之重,同与会者分享交流。
左晓栋
网络安全,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既指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安全,又指用户操作过程中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身处于网络时代、数字经济时代,科学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是对数据开发利用的有力驱动,由此可见,数据安全已是箭在弦上。
今年9月1日,作为我国第一部有关数据安全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开始实施。论坛发言中,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通过解读《数据安全法》里的一些关键词,分析了下一步数据安全的重中之重。
发言中,左晓栋重点圈定的《数据安全法》中第一个关键词是“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制度”。“这意味着,数据分类分级是有重点的。比如,类似于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这样的层级分类。”他讲到,《数据安全法》第27条、30条、31条三个条款中都涉及到了重要数据的管理要求,这就表示对数据分级分类将是必然的。
在浩瀚的数据里,究竟如何去鉴别重要数据这一身份?在左晓栋的白描中,重要数据具有与经济运行相关、与人口与健康相关、与安全保护相关、与应用服务相关、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关、与政务活动相关以及其他这几大特征。
同时,他也强调个人信息不属于重要数据之列,“但这并不是说,个人信息不重要,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有了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且非常细致。”
他讲到,2019年7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了”重要数据识别指南“研究项目,并于2020年7月正式立项制定国家标准《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左晓栋表示,目前这一指南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
朱中梁
管络安全的核心就是网络的管控系统。针对网络管控系统的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在发言中提到了构建集“感、控、攻、防”四维一体的发展模式。
在他看来,网络的中枢神经就是网络控制。网络空间被视为第五战场,而在面对网络空间对抗中,将对方的网络加以控制,就具有“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重要性。
基于网络空间的特征,以及信息化对抗发展趋势,朱中梁认为应该更加重视“网络控制”的能力,构建集“感、控、攻、防”四维一体的发展模式。他进一步分析到,其中,“控制”作为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是对“感知”作业的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是可以对“攻击”和“防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它是在网络空间对抗中积极主动性和威摄性的体现。
剖析了“感、控、攻、防”四维一体的这一网络“中枢神经”的重要性后,他进一步深挖到了网络控制平台,他将这一平台形容为“网络神经控制单元”。朱中梁认为,在以往模式中,网络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用户终端、各个节点、边缘设备上,其战略意义不突出。
在他看来,网络控制平台在整个网络中应是处在安全的最高等级且具有重要性。他讲到,随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网络控制平台作为网络的“大脑”,将在网络数据采集、运维管理、故障处理、信息决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现下网络控制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混合智能,即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些技术和人力的配合。他提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动态网络控制管理平台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主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也在发言中就成都的网络安全发展实力做了分享。郝叶力分别聚焦新变量·新视角·新格局,分享交流了数字世界竞争合作的未来之路。
文字:郑其
图片:梁磊
编辑:吴嘉
校对: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