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袭来,成都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和暖心故事。卿立刚、孙羽、刘芑瑞、蒋赐玲……一个个坚定的身影令人动容,他们以萤烛之光,点燃希望和信念的光芒。
卿立刚:
八旬母亲受伤住院,他放弃陪护坚守“疫”线
“成都出现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11月2日,一则消息传到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新一轮疫情的暴发,中心赓即转入应急备战状态。
就在这节骨眼上,正在紧急部署工作的卿立刚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年过八旬的母亲受伤导致左脚粉碎性骨折,已经住进了空军医院。作为父母身边仅有的依靠,照顾父母是他无可推辞的责任。但迫在眉睫的疫情防控工作,却又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面对这一艰难的抉择,这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毅然选择了后者。
卿立刚为图中左二
为了不耽误工作,在单位,他只字不提母亲受伤住院,而是躲开人群,悄悄给爱人打电话作了交待,便全身心投入到带头值班值守、检查防疫物资、组织开展流调等疫情防控工作中。
在随后的几天内,成都接连出现多例本土确诊病例,石羊街道辖区的一小区因出现1例确诊病例被列为中风险区,小区实施封控管理。面对眼前的疫情,卿立刚毫无惧色,率领中心医务人员,再次打响抗疫阻击战。白天,他指挥医务人员现场采样。休息时间,他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安排新任务。晚上,他还对当天的工作逐一进行回顾总结,与中心同事一起分析情况、查漏补缺。凭着缜密的思维、细致的措施、坚韧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全面完成了阻击疫情各阶段任务。
“现在正是紧要关头,我们好不容易筑起的健康屏障,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任何闪失。母亲鼓励我学医救人、护佑生命,我做出这样的选择,相信她老人家一定能理解……”时至今日,卿立刚一直都未能抽身去病床前看母亲一眼。
孙羽:
妻子临盆在即,他完成任务后才直奔产房
孙羽为图中右一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征途中,千千万万个白衣战士,放弃阖家团聚的机会,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勠力奋战,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主治医师孙羽正是其中之一。
疫情突袭成都,战疫任务接踵而至,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接到24小时在岗待命的通知。孙羽向家人做了简单说明,与妻子和她腹中即将出生的宝宝亲吻告别后,第一时间返回单位,奔赴抗疫一线。重点行业核酸采样、中小学全员核酸采样、封控区核酸采样……孙羽化身温暖的“大白”,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11月11日上午,正在准备防疫物资的孙羽接到妻子入院即将生产的电话,他处理完手上的工作并向领导汇报后迅速赶往医院。当日下午,妻子顺利产下一名女婴。听闻消息,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的孙羽喜极而泣。产后的几天里,孙羽一边在医院陪护,一边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他打电话给中心主任,说他时刻准备着,随时听候召唤。
刘芑瑞:
负伤不下火线,诠释青年党员担当作为
在此轮疫情尚未波及成都高新区时,刘芑瑞就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和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核酸采样工作,繁忙时一天要连续参加两轮核酸采样,穿脱“大白”防护服都是几次。由于本身体质较差,加之连续高强度工作,刘芑瑞左眼患上了麦粒肿,眼角随之肿胀化脓。为了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她没有向任何人说起其身体不适,而是强忍疼痛,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直到眼睛肿得难以睁开。
中心主任得知情况后,急忙将她调离抗疫一线岗位,而她却三番五次向主任请缨参战。“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拖累全中心的进度。我的右眼还是好的,我可以上!”看着她坚定的样子,在对她的健康情况作出评估后,中心主任同意了她的请求。于是,抗疫一线核酸采样工作中,便又能看到她在楼宇间穿梭奔走的身影。
每一次核酸采样,工作都要持续数小时,而身着防护服的她,总是忍耐麦粒肿给她带来的不便与疼痛直到高质量完成全部工作,才让同事帮忙紧急处理。性格开朗的她,甚至把自己的“丑照”做成表情包。她说:“我是中心的全科医生,更是一名90后的党员。作为医生,这是职责;作为党员,这更是责任!”
蒋赐玲:
一年遭遇两次封控,她在“白衣战士”与“战地记者”之间来回切换
蒋赐玲,中心党建工作者,也是一名药师。11月6日12时30分,她和同事顺利完成临时而来的核酸采样任务后,回到了家中休息。结果下午,小区便拉起了警戒线。“小区封控,情况严重!”恰在这时,中心发来紧急集结的通知。她立即报告中心,如单位有需要,在确保自己未被感染的情况下,请求参加前线抗疫工作。中心主任综合考虑后,决定让她继续在家隔离。
“如果没被隔离,我应该在一线核酸采样。”隔离中的她,心里不断思索,总想着应该为中心和同事做点什么。自己在封控区一线,有鲜活的题材,可以制作视频,记录同事的工作,留下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利用医务人员的身份,在业主群引导业主,让大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想到这里,她立即与中心同事联系,组建了“战地记者”群,并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她认真学习视频制作软件,两天之内,从一个视频“门外汉”到较熟练地掌握了视频制作软件,在业主群发送了大量充满正能量的视频资料,为稳定业主情绪、保障抗疫工作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上,蒋赐玲“战地记者”的经历不止于此。早在今年7月28日成都发生疫情时,她也因封控遗憾错失回单位抗疫的机会。当时,她第一时间加入封控区成都高新区临时党支部,成为志愿者。两轮疫情,两番角色转换,蒋赐玲通过另一种方式与同事并肩作战。
记者:余书婷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向策
校对:申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