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用事实、用数据说话,充分体现了市政府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的福祉不断奋进的工作作风,让‘雪山’‘公园’‘烟火’‘幸福’成为了成都的新名片。”1月24日,在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代表小组会议上,来自成都高新区代表小组的代表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其中,“智慧蓉城”建设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智慧化’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不仅体现在城市经济体量,也体现在城市精细管理的方方面面。城市发展正处于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加入融合的发展期,成都也到了发展的跃升期,过程中产生的‘大城市病’需要用一些精细化手段进行管理。”市人大代表、茂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叶静认为,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是实现科技赋能智慧化。
“例如在交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对车流量进行整体排布,对交通信号灯进行科学管控,避免出现‘这个路口是绿灯,下个路口是红灯’这样的人为造堵情况的发生。”叶静说,成都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为智慧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撑。“建议整合各方平台,提升对数据的使用效率。同时,成都的创新氛围浓厚,文化包容性强,我们可以加强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合作,一方面引入资本,帮助本土智慧化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引入好的技术、好的项目,让它们在成都生根,为成都赋能。”
“2021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全力阻击了‘7·27’和‘11·2’疫情,让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赵聪说,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共筛查了超过10万名发热病人,没有放过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也没有让一个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结合两年来的防疫工作经验,赵聪表示,医疗卫生领域同样需要大型智慧平台的技术支撑。
“成都在分级诊疗、医疗卫生决策、疫情防控调度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智慧化。目前各个医院之间还存在信息壁垒,许多信息还是纸质流通,无法直接调取。建议尽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医疗智慧平台,成都的医疗卫生资源丰富,怎么样利用好这些资源,优质医疗资源怎么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把城市的医疗服务做得更‘智慧’也是一大重点。”
文字:黄启恒
图片:陈实
编辑: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