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阳春三月,一场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会议在成都高新区举行。
3月11日,成都高新区2022年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成都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GDP迈上2800亿台阶,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摄影:郑毅
会议明确
新时期成都高新区“五个主担当”目标定位,并提出聚力“六大攻坚”发展方向,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筑强城市经济承载能力,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从全面起势转向全面攻坚的关键之年,成都高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按照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作出的“五个走在前列”“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建圈强链”“智慧蓉城建设”等重要部署,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成都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6亿元、增长11.1%,高新综合保税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819亿元、连续4年保持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晋位至第6。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重构全球经济版图,科技创新迎来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2021年,成都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4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87%。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315家,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16家、创历史新高。在“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等领域,成都高新区取得了系列成果,诞生了国内唯一支持高级语言编程的网络处理器芯片,成功研制发射了全球首颗AI卫星。
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厚积成势。
2021年,成都高新区150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702亿元、增长24.2%,37家规上IC设计、储存设备和无线产品研发类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56.4亿元、同比增长38.8%。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5%,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推动四川省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落地,成为全省唯一获商务部批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新经济发展活力显现,实现营收1252亿元,同比增长26%。新签约引进腾讯未来中心、美团医美互联网创新中心、新加坡科创中心等新经济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超330亿元。
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有力提升。
据悉,去年,成都高新区全年新开办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7380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以上;新开办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8250个;新增“三甲”综合医院2家、三级眼科医院1家,成都京东方医院、华西卓越儿童中心新川店开业运行;推动244万平方米、1.4万套人才公寓建设。
主动担当“三新一高”发展重任
新起点,新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都高新区,将如何进一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次工作会上,成都高新区明确提出“五个主担当”发展定位→
做优做强新兴产业集聚核心功能,在以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主担当作用。
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核心功能,在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上发挥主担当作用。
做优做强国际门户枢纽核心功能,在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上发挥主担当作用。
做优做强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功能,在服务和支撑“双圈”建设上发挥主担当作用。
做优做强绿色生态宜居承载功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上发挥主担当作用。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成都高新区的初心使命。成都高新区将着力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紧扣7大产业生态圈、10个重点产业链和6个细分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聚集区和主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力争用2-3年时间,将成都高新区打造为产业基金聚集的高科技产业投资热土,用3-5年时间聚集2-3个百亿级高端制造业项目,用5-10年时间攻克5项以上“卡脖子”技术。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战略也加快走深走实。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融入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成都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不竭动力。
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释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中西部地区具有核心引领作用的内陆开放高地。推动与重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成链成群、科技创新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干在前走在先,成为“双核联动”的战略核心支点。
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新区将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积极落实‘双碳’目标,建设“三生”融合可持续发展样板,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新家园,大幅提升成都城市新中心区位辨识度,让‘幸福高新’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该负责人表示。
支撑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今年,成都高新区提出聚力“六大攻坚”,有力支撑成都建设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在“建圈强链”上聚力攻坚,优化项目驱动的高能级产业结构体系。
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做强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动能。
在“开放协同”上聚力攻坚,开创竞合共兴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做优做强功能”上聚力攻坚,提升精明现代的城市发展治理能力。
在“深化改革”上聚力攻坚,激发专业高效的体制机制活力。
在“品质营城”上聚力攻坚,打造以人为本的幸福美好生活场景。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何从产业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成都“强圈建链”行动?
“我们将聚焦10个重点产业链、6个细分领域,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谱,力争实现重点产业链及细分领域新突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精准化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快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融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成都高新区将在“科技创新”上聚力攻坚,力争培育一批城市标签级科技型领军企业,攻克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政产学研用同向共进,力争全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个以上;共建一批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未来五年计划投资50亿元与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共建5—1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
此外,聚焦科技创新,成都高新区将协同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平台,依托电子科大等重点院所、菲斯特等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建设至少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强城市创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成都高新区将加快引进一批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力争到2025年,实现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60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80家、百亿市值以上上市公司超过30家。
作为成都的城市新区,成都高新区承担着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
“我们将聚力攻坚‘做优做强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治理能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场景营造、业态优化聚积商气,推动SKP项目成为商圈新地标,打造世界级新商圈。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如何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都高新区将加快构建覆盖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复工复产的“精智化”现代治理体系。既让市民享受更优质、更贴心、更便捷的城市服务,也为配置公共资源、提升治理效能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成都高新区将要结合智慧蓉城应用场景体系,集中攻坚“智慧大运、疫情防控、交通管理、应急管理、智慧公安、生态环保、水务管理、智慧社区”八大领域,探索构建5个以上智慧应用场景。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坚持在“品质营城”上聚力攻坚,打造以人为本的幸福美好生活场景。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将加快铁像文旅环、新川之心公园景观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未来公园社区”、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回家(上班)的路”绿道建设;实现城市更新新突破,重点实施中和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动芳草玉林、紫荆老旧片区改造;实现“缓堵保畅”新变化,大力推进剑南大道锦城湖立交等缓堵保畅工程,今年率先实现所有公立学校校车接送制,力争到202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
关于“民生工程”
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供给,完善公服配套场景。今年将新开办公办幼儿园5所;着力解决0-3岁托育难题,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解决后顾之忧;持续优化提升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力争年内三级医院达到9家;加快完善商品房、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等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推动4000套人才公寓上市租售,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
文字:黄启恒 郑其 向晨晨
图片均为资料图(署名除外)
编辑:袁也然
校对:申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