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成都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试点学校启动会暨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专家、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第一二批示范校校长、课程试点学校的校长、负责干部、种子教师相聚一堂,围绕“共建、共创、共享,铸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高地”展开了深入研讨。
拓展国际视野
成都高新区启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专题报告、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丰富的活动,吸引与会嘉宾和代表们聚焦国际理解教育的政策与理念、实践与经验、课程与教学,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研讨交流平台。
会上,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对《成都高新区中小幼国际理解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用版)》进行了解读。据了解,该书历时两年打造,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和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编制,在书中,成都高新区回应国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发展愿景,回应国家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战略需求,参考国际社会已有研究基础,充分挖掘高新区三年来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经验。充分参考了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模式撰写《指导意见》,提高了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成都高新区将与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明远教育书院进一步合作,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学生全球胜任力监测入手,做优国际理解教育。成都高新区示范校、试点校将积极构建本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将国际理解课程教学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全球胜任力和综合素质。”成都高新区教文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一直以来,成都高新区坚持政府主导、示范校引领、种子教师辐射的三级联动,区域化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研讨会中,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教授谈到,成都高新区此次启动国际理解教育第一二批示范校校长、课程试点校项目正是天时、地利、人和,“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新课标,新增跨学科学习要求,高新区可依托国际理解教育平台,在扎实做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强学科渗透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滕珺说。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以课题为推手,以课程试点校为蓝本的实践探索,涉及学校广、参与教师多、阶段性成果丰富。
中小学校长畅谈国际理解教育:
成都高新区将实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常态化
校长声音: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副校长向宝泉
在分享交流环节,第二批示范成员校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副校长向宝泉谈到,科中“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名校”的办学目标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路不谋而合,目前学校建设了国际理解课程群,设置了国际理解教育的专门课程、学科融合课程,并以课题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进程,进一步辐射周边。
霍森斯小学校长曾霞
曾霞则表示,近年来学校努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工作,成果斐然。在北师大专家指导下打磨精品课例,跨学科开展国际理解专题课、学科渗透课、活动课,校内组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组,国际理解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学校将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化的解读和学校培养目标紧紧关联,使国际理解教育融合在学校教育之中,讲好中国故事。
学校成都玉林中学副校长谢发超
对于国际理解课程的试点学校成都玉林中学来说,该校已建立好了课程基础与进一步的推进思路。副校长谢发超介绍说,玉林中学一贯倡导开放办学的思想,不断探索具有玉林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将国际理解融合在学校课程多样课程,丰富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内涵;将国际理解渗透在学生多元活动中,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途径;对国际理解进行科学化管理、多重保障,让国际理解教育做得更踏实。下一步,玉林中学要将国际理解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常态化。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参加了成都高新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从实践与经验、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第三批示范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帮扶。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现代化教育。面对公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我们将奋力打造“全域优质、高位均衡”的教育新格局,力争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以文化主体意识为魂的国际理解教育价值引导模型、素养结构模型、普适模型,已有一定基础。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共同体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及学习,深入讨论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新使命、新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明晰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方向。
文字:向晨晨
图片由教文卫健局提供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