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芦山6.1级地震预警服务千万民众和系列重大工程的情况通报会”在成都高新减灾所(以下简称“减灾所”)举行。会议通过此次芦山地震分析总结了中国地震预警网的地震预警能力提升以及次生灾害预警能力待提升之处。
据通报,相比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提前5秒的预警时间,此次芦山6.1级地震提前4秒进行预警,预警时间“跑快”了一秒。会议还总结了此次地震后次生灾害预警还有不足的经验,未来将通过加大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加大对多灾种预警的技术升级迭代。
此次会议由四川大学自然灾害预警研究中心、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联合举办。
从提前5秒到提前4秒
这次比“地震波”跑快1秒
通报会议中,高新减灾所所长王暾介绍,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减灾所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系统在地震发生时第4秒发出预警,给雅安市提前9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29秒预警。据悉,这也是大陆地震预警网自2011年连续成功预警的第69次破坏性地震。
“2013年芦山发生7.0级地震,那时我们的系统是在地震发生时第5秒发出预警。这一次,我们的系统则是在第4秒做了预警,多出了1秒避险逃生的时间。”王暾介绍,比地震波“跑快”的这一秒,是在加强了雅安地震预警设施以及预警技术迭代升级的基础上,取得了“跑快”一秒的成绩。“近几年来,雅安的地震预警台站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个,目前当地地震预警台站70多个。此外,5G通信等技术的应用也让此次地震预警时间比以前’跑’快一秒。”王暾说。
争取今年7月
开通电视端多灾种预警服务
此次芦山地震后,省应急厅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地震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地震灾区及周边区域195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应急排查并落实防灾措施,严防“地震+降雨”灾害风险。会上,王暾也表示从此次芦山地震来看,震后次生灾害预警的预警能力和服务规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多灾种预警技术的研究以及成果转化,可以更好地助力灾害预警。”今年4月6日,全国首个专注多灾种预警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减灾研究所揭牌成立,实验室成员单位还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省广电科学研究所、成都市地震监测中心等。主要研究地震预警预报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多灾种预警及应用信息技术体系两大领域,涉及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多种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
通报会上,王暾表示,将努力争取在今年7月开通电视端的多灾种预警系统服务。
负级地震照样监听
“智能实时地震自动速报平台”来了
此外,通报会上还首次“上新”了“智能实时地震自动速报平台”这一灾害预警技术成果。通过平台可以看到,在通报会进行到11时35分时,先后在雅安天全县、沐川县发生了1.0级地震。
谈及“智能实时地震自动速报平台”与大陆地震预警网的不同之处,王暾表示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震级大小,“如果地震震级小于3.2级,大陆地震预警网不会做预警。但智能实时地震自动速报平台会对震级1级、甚至-1.0级、-2.0级的地震都进行统计。”他指着地震数时统计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芦山地震后,震中附近发生-1.0级地震8次,-2.0级地震1次。”他进一步分析,一些滑坡造成的微震动也会触发平台对其进行预警,从而对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等。
王暾表示,下一步,减灾所将与四川大学等单位继续发挥地震预警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多灾种预警与灾害链预警,扩大地震预警服务规模,提升科普水平,服务更多民众和重大工程,助力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图文:郑其
编辑:袁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