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仲夏小暑至,阳光和热浪催生出草木长、六月火的夏日“容颜”。
在成都高新区这幅600多平方公里“画卷”上,人、城、境、业交织互融,燃动热烈的夏天。
公园里、绿道旁,草木繁茂,浅浅浓浓的绿色层层叠叠,人们在其间闲庭踱步、挥汗奔跑,孩童在其间奔跑笑闹,远远望去,正似“城在林中,人在园中”。
而与水岸风景、公园风光相呼应的,还有5G等前沿领域产业燃动的热情。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在短短9个月里,从数十人到如今近400人员工队伍的迅猛壮大,是努力“领跑”5G商用的热情在律动,是这个夏天产业蒸蒸日上的“温度”。咕咚智能运动跑鞋夏季新品的“出街”、全线健身课程的上线,是这个夏天产业生态圈“奔跑”的“速度……
本期《成都高新》推出特别策划,与您一起走进高新的夏天,感受升腾的温度。
乐队的夏天
《西园记忆》未完待续
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西园记忆》的旋律,敲下这行字时,我依旧哼着这首歌。
这是我第三次了解这个处于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的音乐团体。
《西园记忆》的乐队
第一次是去年夏天,激情夏日,西园街道一群爱好音乐的年轻人自发走上街头,举办了一次乐队巡演。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很震惊。
眼前的视频里,西园夏夜里,唐世兵、李磊、应建……几个年轻人站在某个院落场地的中央,自信地注视着观众,鼓点的节奏,吉他的琴音,主唱的高歌,那种饱满的情绪让人有一瞬间的恍惚,这是谁?在哪里?
询问社区工作人员,才得知这群激情飞扬的年轻人都来自富士康,因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聚集起来,在社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小小心愿,也让整个社区甚至街道的人对音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对西园的夏天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次,是今年“五一”期间,听到了一首名为《西园记忆》的歌,和摇滚乐的激昂不一样,这首民谣风的歌曲轻柔和缓,温情讲述着对西园的眷恋。社区工作人员王德良告诉我,这首歌的歌词是从社区征集来的,只要对西园有话说,都可以写,哪怕只言片语都行。于是,《西园记忆》诞生了,凝聚着整个社区人的智慧、爱和骄傲,也带来了一种凝聚力——在社区里,时常会听到有人情不自禁地在哼唱这首歌。
炎炎夏日,再次与这群富士康的年轻人相遇,他们依然激情飞扬,有时抱着一把吉他弹唱,或者在社区最醒目的位置搭个舞台高歌一曲。在夏日的夜晚,他们的歌声依然在感染着社区里的人们,而社区里的工作和生活也依然在激发他们新的激情,这样的激情,仿佛在夏天变得更加热烈。
对于这群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完美切分的。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干,一回到院落,他们则自觉地继续着自己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为共同的爱好而忙碌是美好的,音乐,让他们的情感有了寄托,也让他们漂泊的心有了安宁之处。
听说,他们又创作了一首新歌,正在紧张的制作过程中,新的情感和思绪还在涌现,或许是对西园的另一种“夏日注解”,也是对西园产业工人形象的再次丰富。而能够从中找到共鸣的我和我们,也乐见其成。
你听,他们正在唱:我的爱,在西园!
本报记者 黄静 摄影报
空港的夏天
绛溪公社示范段,初现雏形
在成都,夏天的火热从老城的高楼与路网蔓延至新城的河畔与林间。
坐落在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母亲河”绛溪河畔,一个崭新的工程“绛溪公社”正悄然动工。这里将打造一个聚焦生产、生态、生活的复合型社区,为空港新城注入新的城市活力,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弹性的共享生活模式。
紧挨机场南延线的绛溪公社示范段一期工程,是该项目率先动工的部分,将在这个夏天实现从无到有、完工开放的全过程。土方施工的有序推进,使得这8万多平方米的区域已经呈现出基本框架,是效果图所示轮廓的完美重现。
对于施工建设,夏天从不是一个友好的季节。上午还是瓢泼大雨,机械难以开挖作业,工人也迈不开步,虽然担心工期节点的临近却也只好安心等待。而到下午,太阳又露出了脸,阳光肆无忌惮地洒在这片工地上,将工人们晒得汗流浃背,将现场“绛溪公社”四个大字照得发亮。
正在大雨中作业的工人们
但天气的善变,却打乱不了空港新城的建设者们前进的步点,他们见招拆招,灵活展示着建设的智慧:暴雨时,他们便在屋檐下整理机械、修改设计、优化施工计划,让效率更高、施工期更短;天晴时,他们走进工地现场,通力合作加紧建设进程,用双脚丈量土方路基、用双手改变一草一木。
“现在土方施工已基本完成,最近我们就要开始大面积推进景观施工,预计8月就能基本呈现。”承建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汪凯知道,项目预计将在9月底前完工,在这个夏天如何保障建设品质、抢抓施工工期,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他们有信心顺利完成这一空港新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生态工程。
无论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规划设计,还是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还有紧邻一旁的企业总部项目,都会让这个工程成为空港新城建设中的惊艳一笔。
随着盛夏到来,高新东区的盎然绿意更为浓厚,目之所及,尽是这里坚实的生态本底。而正在建设的绛溪公社,将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最佳时节迎来首个突破节点,尽显空港新城生态厚积薄发之姿。
本报记者 余书婷 摄影 郑毅
绿道的夏天
水上运动带来高新绿道新风尚
踏着清晨的阳光,人们换上一身运动服,在户外感受汗水与活力。跑步、打球、太极、舞蹈……这是在炎炎夏季的绿道常见的场景。
不可否认,夏天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相继建成的绿道则按照文、旅、商相融的原则打造,为高新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这个刚刚过去的周末,锦城湖再次充满了人气。短暂的小雨为绿道带来一丝清凉,植物上带着一点水气,更显得富有生机。
三三两两的朋友们相聚来此“打卡”,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前来散步玩耍,老人们也来这里散步休息、感受生态的气息和城市的活力。
这个夏天,赵晓俐每个周末几乎都在锦城湖度过。今年5月1日,她的团队正式进驻锦城湖2号湖区,周末带着自己俱乐部的专业选手和赛艇运动爱好者在这里训练。
正在训练的爱好者们
身为成都赛艇协会会长,赵晓俐致力于向社会推广赛艇这项在国内仍然小众的运动。没有水域就无法开展的赛艇运动,正因为绿道的建设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在锦城湖的水域上,五颜六色的皮划艇划过湖面,留下浅浅的痕迹。划船的人们将船只奋力推进、体验着这项水上运动的独特魅力,也吸引着岸上的人们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无声的互动,也让这片原本平静的水面显得活力十足。
“我已经参加赛艇训练一年多了。这项运动能够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在绿道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训练,我也觉得是种享受。”今年刚中考完的何致翔一放暑假就开始了自己的训练。除了朝着专业路线发展的学生和选手,锦城湖的赛艇训练也吸引了许多普通人前来体验。
市民学习划艇中
周末,一些公司选择来这里开展团建活动,让平时辛劳的员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一些偶然被皮划艇运动吸引的市民也带着家人、朋友,来进行体验、丰富他们的休闲时光。
湖水和汗水打湿了人们的T恤,运动为绿道增添着别样的活力。“对皮划艇有兴趣的普通市民其实非常多,出乎我的意料。
这两个多月我们这里就有4000多人次前来体验。”在赵晓俐看来,随着绿道的建设推进,赛艇运动的加入是丰富人们运动体验、丰富绿道消费场景的一项突破。绿道的夏天,因为水上运动的兴起,为高新带来了潮流新风尚。
本报记者 余书婷 摄影 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