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抢先看!涪陵区“三亮三比”电视访谈第四场!

2020-06-04 11:19:22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要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才能真正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李渡街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业旅游与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良性发展。

袁闯15s

 

李渡街道将如何立足特色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袁闯:2019年市委书记陈敏尔在涪陵调研时指出,涪陵区要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生态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发展乡村振兴、农村电商,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李渡街道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街道,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重点,以黄草山片区为核心,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发展黄草山旅游示范带,精心谋划做好“三篇大文章”,做到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接下来,一是构筑黄草山“绿色屏障”。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继续抓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筑牢、维护好新城区和李渡街道的生态屏障。


二是发展黄草山“绿色产业”。围绕黄草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城郊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度假等绿色产业项目,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把“兴宏牛肉”“岚马血橙”“山仑杨梅”“山仑油茶”等打造成李渡的名片,形成品牌效应,围绕黄草山,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


三是建设黄草山“绿色家园”。树立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思想,以黄草山为核心,坚持山上山下协同发展。发挥黄草山十二居、山仑油茶基地、杨梅基地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带动李渡街道的水磨滩、垭口村、新龙村等和义和镇的红春村以及长寿区的但渡镇一起协同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绿色家园,把黄草山片区打造成市民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在发展农旅融合上我们取得了哪些实效?围绕“三个重要”定位,接下来,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又将如何作为?


袁闯:通过多年努力,李渡街道取得了以下成绩: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功能逐步配套,形成了集生产、采摘、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形成了以民俗体验园、花卉观光园、水果采摘园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农旅深度融合。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抓好乡村旅游:


一是规划引导,统筹谋篇布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理清李渡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整合李渡街道黄草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义和镇金科市级现代农业园、但渡镇楠木院森林生态旅游区等资源,实现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与差异化发展,打造以休闲农业为载体的黄草山度假区,构建“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区县乃至重庆主城”的发展格局,推动黄草山片区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造亮点,树立品牌特色。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十二居民宿为核心,突出“休闲、观光、体验”主题,争取连片水磨滩湿地公园打造黄草山旅游示范带,争创A级景区。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工农煤矿,复原六、七十年代时候的风格风貌,打造不可替代的工农文化旅游景点。持续开展好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培育叫得响、吸引力强的区域旅游品牌。


三是加大扶持,优化政策机制。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出台支持农旅融合发展相关措施;整合农村集体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用于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建立融合发展联动机制,整合农业、旅游、文化等部门力量,科学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真正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集中资源、资金,完善农旅融合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黄草山片区水、电、气、交通、通讯、环卫等硬件设施,为农旅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江北街道:以北山组团和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全域旅游为统揽,双轮驱动,全速推进,加快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钟玉秀15s


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发挥城市组团的功能作用方面,江北街道将如何作为?


钟玉秀:一是拉通城市骨架。根据江北片区城市规划,北山组团的城市规划面积将从2平方公里调整规划至5平方公里左右,在国土空间布局上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下基础。我们将密织交通路网,加强内外连接融合,拉通城市骨架。通过跨江索道、旅游码头,进一步加强与江南主城的连接;通过过境公路、上山、下山景观索道和扶梯,加强组团内部的连接;通过绕城北环高速公路,加强与新城区等周边区域的连接。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我们将充分利用近郊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科学布局符合北山实际的产业集群,高质量打造城市文化旅游的名片。用好易理文化、北岩题刻、滨水岸线等资源,塑造山、水、园、镇为特色的爻里文化小镇,引入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国学教育等产业;用好北山温泉资源、森林资源、星空资源,通过北山康养小镇的建设,承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康养、休闲、医疗等大健康产业的转移。


三是打造北山景观。我们将与区级相关部门一道,整体规划北山绿化项目,保护城区生态屏障,打造城市景观阳台。彩化北山的南坡,以有颜值的树木打造有颜值的北山,辅之以林下木本绣球花,形成四季颜美、绚丽多彩的观赏效果;做靓北山公园绣球花展示基地,美化北山夜景,加快建设完善林区内的通道及景观灯饰,连通滨江点易园和山顶林下的花园,打造智慧夜游公园的项目;注重文化传承,再现晨钟暮鼓、江枫渔火,以声、光、电等形式重现“鉴湖渔笛”“松坪列翠”“铁柜樵歌”等涪州传统景观。


江北街道在乡村振兴上又将从何处落笔呢?


钟玉秀:我们将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平台,以二渡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建设“科工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一是发挥科研优势。依托渝东南农科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齐备的科研人才,为一、二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丰富加工模式。通过“龙头带动、大众参与、创业创新”,以龙头带动精深加工、村企合作集中加工、众创空间创意加工、家庭作坊传统加工、庭院经济体验加工等模式,开发老咸菜、胭脂萝卜、青菜头泡菜等产品,打造综合性食品加工示范基地。


三是构建农业体系。以榨菜产业为核心,农业科技为引领,构建“榨菜+X”农业发展体系。探索机械化、智能化、生态化种植青菜头;探索试验性、工厂化、规模化种植帝王菜、黑绿豆、紫薯等特色菜粮;根据都市农业市场需求适度规模发展沃柑、血橙等采摘型水果;其他的区域我们也将发展荷渔立体种养、园林苗木、景观林木等产业,整体形成“山顶戴帽子、山腰摘果子、山下菜篮子”的立体产业格局。


四是创新旅游业态。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构建“农业研学+特色产业+非遗文化+江岸田园乡土风情”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以榨菜农业科技研学、中小学劳动教育等特色,完善学、教、作、吃、住、行等研学旅行基本要素;深挖二渡江岸田园与特色产业本底特征,打造“快乐老家”,营造儿时老家的味道,做精具有乡愁情怀的都市农业;挖掘榨菜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打造科普教育基地、课外实践基地、摄影写生基地、文化体验基地。

 

义和镇: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智慧城镇、生态城镇、人文城镇。

代富荣 15s

 

义和镇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将如何作为?


代富荣:作为新城区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域快速通道、渝西高铁渝武高铁、涪陵绕城高速、广涪柳铁路等互联互通大通道都将过境义和。我们将发挥区位优势,以兴业兴城、互联互通、宜居宜游为重点,努力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的智慧城镇、生态城镇、人文城镇。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严格按照新城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对标推进,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全局意识。


二是做好产城融合发展的服务工作,着力抓好“规、建、管、控、供” 重点工作。“规”就是前瞻性谋划、高起点规划、规律性发展“建”就是以产业集聚、生态环境、功能完善为着力点,推进高标准、智慧化建设;“管”就是城镇管理做到细管、智管、众管,高标准管理;“控”就是控制城镇规划区违法搭建、违法建设和违规流转土地;“供”就是为产城发展和大通道建设提供征地保障,输送大量的职业技术工人和大量的绿色生态特色产品。


三是建设好内联外畅交通路网,统筹推进通道经济发展。进一步畅通东联新城区、西通两江新区、北接长寿区、南达综保区、涪陵港的大通道。规划布局并发展好通道沿线乡村产业,提升通道沿线乡村风貌建设。


四是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在义和总部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挖掘义商文化。


在宜居宜游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义和镇又将如何谋划?


代富荣: 我们将依托义和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两个基本面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都市近郊宜居宜游的休闲目的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是通过产业兴促进生态美、百姓富,打牢都市近郊宜居宜游休闲目的地产业基础,全力推进优质农特产品的品质化、品牌化、市场化,依托电商、涪陵港、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助力农特产品出省出境出海。


二是全力推动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建设,打牢都市近郊宜居宜游休闲目的地设施基础,打造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升级版。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牢都市近效宜居宜游休闲目的地生态基础,依托黄草山、水磨滩、金科现代农业园(巴山夜雨景区)和22公里长江沿线生态绿化带优美风光,打造自然资源康养休闲胜地。落实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在生态保护中推进科学发展。实施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环保“五大行动”,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义和力量。


四是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文旅康养企业,发挥企业助推都市近郊宜居宜游休闲目的地引领示范关键性作用,打造乡村旅游城市资本集聚高地。


五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内涵成色。依托巴寡妇清遗址、刘作勤庄园、“涌秀”石刻等极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物,打造文化之旅,领略义和人文之美。

 

马武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卢伟15s

马武镇在推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卢伟:马武镇因东汉名将马武将军曾屯兵于此而得名,近年来,马武镇立足自身特点、优势和定位,确立了产业强镇、旅游活镇、宜居靓镇、和谐稳镇的总体思路,突出“文化引领、生态观光、赏花采果、休闲颐养”的发展理念,以乡镇振兴为统揽,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聚焦“三个重要”定位,在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实践中,马武镇又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其中发挥作用?


卢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下一步,马武镇将坚持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以一域服务全局,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第一,发挥三大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势。马武镇海拔高度在400-1200米之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6%,具备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度假经济。二是区位交通优势。马武镇距涪陵城区23公里、重庆主城70公里,南涪高速在马武设下道口,半小时到城区、一小时到主城,军用机场和马武-龙潭一级路正在建设中。三是产业服务优势。我们建立了领导联系走访企业制度,“一对一”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有效搭建起融资平台;我们有全国“四好商会”—马武商会,为企业提供调解、融资、代办、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深层次的“保姆式”服务,实现辖区企业抱团发展。


第二,找准两大定位。定位之一,农业改革的先行者。坚持先行先试,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立足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三权分置”、试点“三社融合”。第二个定位是主城都市的后花园。以观光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度假为核心的全域乡村旅游,把马武打造成面向主城都市区、辐射“两群”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第三,打造三大平台。一是生态农业观光带。在惠民片打造十里花果长廊,形成生态体验、休闲观光的生态农业观光带。二是休闲避暑度假区。抓好碑记桥、千年银杏、黄笃生庄园等“马武新十景”修缮维护工作,重点围绕太和高山生态资源开展旅游地产开发,建设完善度假配套设施,打造高山休闲避暑度假区。三是中小企业工业园。马武中小企业基地是市政府确定的市级中小企业基地,主要承接区级工业园区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印务包装、新型建材、物流运输等产业,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来马武投资兴业。


第四,实现四大目标。通过努力,把马武镇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镇。

 


后期制作/ 熊峰

编辑/卢维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

热门评论
打开无限涪陵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三亮三比”电视访谈评价评优办法! 2020-06-01 09:54:19
【预告】“三亮三比”第五期节目6月5日播出! 2020-06-04 10:3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卫健委) 2020-06-03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民政局) 2020-06-03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人力社保局) 2020-06-03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医保局) 2020-06-03 21:00:00
图文抢先看!涪陵区“三亮三比”电视访谈第三场! 2020-06-03 10:02:10
【预告】“三亮三比”第四期节目6月4日播出! 2020-06-03 12:46:56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荔枝街道) 2020-06-02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敦仁街道) 2020-06-02 21:00:00
没看够!下载个无限涪陵呗!
无限涪陵 身边新闻 一手掌握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