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抢先看!涪陵区“三亮三比”电视访谈第八场!

2020-06-09 09:50:11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加快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IMG_0775_副本

 

焦石镇:充分发挥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巨大优势,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焦石镇打造为生态、宜居、幸福的能矿资源型特色城镇。

 

倪兵15s

 

焦石镇是如何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等困难,在推进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稳产保效的同时,构筑绿色屏障,实现生态环境稳步提升?

 

倪兵:涪陵页岩气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田。自2012年以来,我镇始终将生态保护摆在首位,通过建立完善“两大机制”,构筑起页岩气示范区绿色屏障。一是建立页岩气开发“1237”工作机制。我镇协调各方建立起一个页岩气纠纷多元化调解平台,抓实源头防控和生态保护“两个关键”,把好找人找事找问题“三道关口”,通过建立企地互通、快速反应等“七项制度”,确保页岩气示范区各项产能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建立生态监测联动机制。镇政府与页岩气公司共同建立页岩气生态监测站,实行“自主、第三方、政府、社会”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环境监管制度,重点对水体、大气、噪声、土壤等开展监测,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工程、生态和谐工程和环保示范工程。同时,镇政府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镇总体规划,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乡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据统计,焦石镇辖区的页岩气产量占涪陵页岩气示范区总产能的50%以上,实现了环境污染零事故的目标。

 

焦石镇在构建页岩气示范区绿色屏障的同时是如何协同推进咱们焦石镇特色产业发展的?在实现页岩气示范区“产城融合”,建设美丽家园方面有什么亮点?

 

倪兵:近年来,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充分结合本地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围绕涪陵区“2+X”产业发展目标,发展壮大烤烟、青花椒两大主导产业,烤烟种植面积稳居全区第一,年产值达980余万元,实现青花椒种植面积1.1万亩,稳定年产值7000万元以上,300余户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打造生态观光农业。依托本地自然生态资源,建立起白鹿村高山生态农业园和楠木村焦情园,初步形成集采摘、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链,特别是“焦情园”种植的非洲火参果等特色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三是坚持特色养殖业发展思路。培育发展了黑山羊、藏鸡、黑猪、娃娃鱼、高山蜂蜜等具有焦石特色的养殖业,为辖区群众致富增收注入新活力。

 

在加强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紧紧抓住页岩气开发建设的机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镇、国家卫生镇为引领,实施“三大工程”,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一是实施基础设施惠民工程。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34公里,便民路建设64公里;新建蓄水池83口,新增蓄水5.6万立方米,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完成12个村(社区)的农网改造工程,完成3900余户天然气安装入户;实施C级危房改造273户,D级危房改造426户,完成卫生厕所改造900余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二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污水处理厂提升扩能项目建设,改扩建二三级污水管网9.6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0%。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卫生农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完善村(社区)常态化保洁运转机制,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工程。投入3000余万元推进市民文化广场、灯杆堡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小游园7处,新增场镇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实施场镇市政园林精细化管理,形成规划合理、管理精细的场镇绿化新格局。

 

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全镇生态环境和场镇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全区率先建成国家园林城镇、国家卫生镇,为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打造了一张生态环保“新名片”。

 

罗云乡: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发展瓶颈,打好“红+绿”两张牌,以更大担当和作为,努力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老区应有的贡献!

 

陈伟15s

 

作为革命老区和后山乡镇,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罗云是如何谋划和作为的?

 

陈伟:罗云是涪陵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和四川二路红军的诞生地,是川东革命根据地,是重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涪陵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将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力争把革命老区罗云打造成为红色教育示范基地、绿色工矿业示范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为实现这个目标,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树正气、振士气、强底气”,采取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干部精气神,勇往直前、苦干实干的罗云精神大力传承,奋发向上、主动作为的创业氛围正在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2019年以来,罗云乡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本级税收首破千万元大关,红军烈士陵园成功创建2A景区和涪陵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脱贫攻坚不断加力,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跻身全区前十。但要实现罗云进一步发展,还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尽快打通交通、水利瓶颈制约。

 

陈伟:罗云乡地处后山,基础条件差,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积极争取,全力改善基础设施现状。近两年来,完成场镇环通路和污水管网建设,极大改善了场镇面貌;完成“四好农村路”75公里,涪陵至罗云省道路加紧建设,出境道路进一步优化;新建饮水巩固提升项目23个,罗云水厂顺利移交区自来水公司,水源水质得到极大改善。未来两年,我们将按照“两通一引”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持续加大交通和水利建设。“两通”:就是在今年完成龙罗路油化工程、改善罗云至涪陵通行条件,力争焦石经罗云至南沱高速互通快速通道两年内上马、实现罗云至涪陵半小时通达;“一引”:就是争取将双江水库水源引入罗云,改善海拔640米以上高山地区的饮水条件。通过“两通一引”,制约罗云发展的交通和水利瓶颈将被彻底打破。

 

陈伟:同时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成之年,为确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党委政府坚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就业扶贫。2020年,我们将再创扶贫车间1-2个,力争解决贫困人口50人;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力争解决贫困户就业150人;挖掘辖区企业潜力,力争再解决贫困户就业30人,切实增强贫困户收入。突出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村支“两委”班子整体提升行动,调整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加大本乡人才回引力度,提升整体素质。突出典型带动。深入挖掘脱贫典型,大力宣传身残志坚自主脱贫的敖海、龚忠秀等先进典型,强化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罗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如何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推动罗云发展呢?

 

陈伟:罗云乡将结合自身实际,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红+绿”和“一山两坝”独特资源,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以巩固绿色食品加工和绿色工矿业为重点,加快顺志矿业绿色矿山创建,推动龙凤石矿业6月份正式投产,鼓励巴康食品工业做大规模。其次,围绕“3+3+X”农业产业布局,巩固粮食、烤烟、榨菜等“老三样”,建成2000亩优质烤烟基地和8000亩绿色生态榨菜原料基地;发展中药材、蚕桑、花椒等“新三样”,实现中药材种植3000亩,花椒种植5000亩,建成重庆市优质高产蚕桑基地;抓好脆李、猕猴桃、黑山羊等“小特精”,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年内完成红军文化广场建设,力争2年左右创成3A景区,进一步提升老区形象;利用绿色生态优势,依托铜矿山国家森林乡村资源,加快推动铜矿山高山生态康养旅游开发和罗云坝、干龙坝、池沱坝田园风光综合体规划建设。

 

大木乡: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努力将大木建设成为涪陵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

 

大木改

 

大木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践中如何定位?如何体现担当、做出贡献、发挥作用呢?

 

刘俞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大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更是责任。大木处于涪陵区东南端,紧密连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具有非常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非常独特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是涪陵区唯一一个能在40分钟以内可到达6个国家A级景区的乡镇。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体现担当、发挥作用中做到四个紧紧抓住:一是紧紧抓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一发展理念,在自然保护区和违建别墅的整改基础上,持续保护生态,守好涪陵的这一方净土。二是紧紧抓住涪陵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林下花园2个4A级景区的提档升级,形成全乡旅游资源全域融合、产业全域融合、要素全域配套、社会全域参与的旅游大格局,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乡。三是紧紧抓住涪陵“畅通道、建枢纽”的战略布局,尽快完成卷大路的建设,升级大木至丰都南天湖、大木至武隆仙女山镇的交通道路,形成武陵山旅游大环线的交通格局。四是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精准精细做好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全力保障杨家湾水库的投用、双江水库建设和涪陵国防教育基地的建成,使大木真正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立足生态立乡、旅游强乡的生态理念,目前大木乡的旅游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呢?

 

刘俞佟:大木乡有森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2.6%,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个,立体生态环境非常明显,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健康疗养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乡先后被授予了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园林城镇、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振兴示范点,近年来,依托大木花谷·林下花园、武陵山森林公园2个国家4A级景区,已经形成了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的旅游产业集群。

 

就下一步如何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我想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特色鲜明的花乡定位。大木要做足全国最大的绣球花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绣球花主题公园这篇文章,在全乡范围内种植绣球花,并挖掘花文化,把旅游目的地从景区变为全乡,打造推窗见景的花乡品牌。二是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这里要打好“两张牌”,一张是花卉产业链这张牌,大木一年要卖出绣球花300万盆,我们不仅要售卖花,还要发展关于花的升级产品,这是我乡下一步的招商引资重点;另一张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这张牌,以“大木山货”的12个源产品为基础,我们即将和涪陵良珍生态农业公司、中石油涪陵分公司、涪陵餐饮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整合平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农产品转为旅游商品,使老百姓扩产增收致富。三是发挥节点位置的带动作用,利用自身的交通优势和旅游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区外景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乡镇的互补发展、错位发展,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态势。

 

武陵山乡: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自然观光、生态康养、避暑休闲三大旅游业态。

 

王业平15s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武陵山乡将如何谋划、抢抓发展机遇呢?

 

王业平:武陵山乡的发展定位是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康养度假休闲胜地。从全国的地理版图看,武陵山乡栖居武陵山脉,地处三峡库区腹地,而且,坐拥长江和乌江两大水系,完全就像是少政书记讲的那样“大山大水、大开大合、大收大藏”的气韵,自然和生态方面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从成渝双城经济圈来看,武陵山乡旅游发展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内有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即使扩展到川滇黔渝四个省市来看一共也就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而且跟武陵山乡旅游形态同类型的并不多,所以我们是十分有竞争力的。再加之近几年我们恪守自然和生态保护红线,不搞大开发,规划布局预留空间非常大,所以后发优势也会很快显现出来。当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武陵山乡旅游发展目前的基础设施是十分完备的,看我们的景区、道路、旅游公厕等等这些的建设和管理都是高标准的,但是我们在休闲娱乐设施、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对外的宣传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下一步呢,我们将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自然观光、生态康养、避暑休闲三大旅游业态,加大康养度假、休闲娱乐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注重软开发,适度的硬开发,全面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武陵山乡除了我们自己有一个4A级的景区武陵山大裂谷以外,在我们南边山脚下有4A级景区“816”工程,北边有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木花谷,再北边有丰都南天湖景区,东边有仙女山风景区,因此我们还要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思路,对标区委的要求,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联手武隆、丰都以及我们的周边兄弟乡镇共同打造大武陵山精品旅游环线。

 

武陵山乡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王业平:武陵山乡发展全域旅游,简单的来说,就是要让到来的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武陵山乡,处处是景,步步成画”,走在武陵山,一呼一吸都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心情的愉悦。因此,我们“规划围绕旅游定、产业围绕旅游调、道路围绕旅游修、农房围绕旅游建”,引导群众以“精雕细琢”的方式去美化我们的村庄和集镇,引导群众把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舍,以生态美、环境优构筑起宜居宜游、业兴人旺的美丽乡村。其实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大裂谷以外,我们武陵山乡每一个村落都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我们一共七个行政村居,每一个都是美丽宜居村庄,堪比“七朵金花”,各美其美,比如有“云端村落,避暑天堂”之美誉的金子山村,世外桃源一般的乐道村,还有“千里乌江第一寨”之称的角帮寨村等等,这些都值得大家也期待大家来探访。我们每一个村庄都有民宿、客栈、农家乐等等,大家可以通过在微信上搜索“玩转武陵山”微信公众号来了解每个民宿的食宿环境、价格等等,并在网上进行预订。

 

除了有好的去处,当然也少不了好吃的。都说“大山出奇珍”,武陵山乡这么大的一座山肯定也少不了我们的武陵山珍。比如我们各种各样的野生菌、野生的猕猴桃、天然的竹笋、香甜的糯玉米等等。尤其是这个糯玉米,是我们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旅游+扶贫”的典型例子。种粮食的产出,一亩地顶多就是1000元,但武陵山乡的农民种糯玉米,并把糯玉米作为旅游产品卖给了游客,一亩地的产出在3000元以上,足足增加了2倍多。在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我们是把他看成“左手”和“右手”的关系,是协调行动,而不是“手心”和“手背”非此即彼的矛盾。为此,在思想上,我们大会小会的做宣传,让群众意识到保护和发展在利益目标上是一致的,有了绿水青山我们就会有金山银山;在行动上,我们干部群众齐参与,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植树造林、改厨改厕、巡河护河,努力做到让武陵山的水土不流失、垃圾不漂流、水质不破坏,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武陵山乡的屏障作用。

 


后期制作/王映捷 熊峰

编辑/卢维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

热门评论
打开无限涪陵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三亮三比”电视访谈评价评优办法! 2020-06-01 09:54:19
图文抢先看!涪陵区“三亮三比”电视访谈第八场! 2020-06-09 09:50:11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生态环境局) 2020-06-08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城市管理局) 2020-06-08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水利局) 2020-06-08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2020-06-08 21:00:00
【预告】“三亮三比”第八期节目6月9日播出! 2020-06-08 10:30:21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马鞍街道) 2020-06-06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龙桥街道) 2020-06-06 21:00:00
涪陵区 “三亮三比” 电视访谈(白涛街道) 2020-06-06 21:00:00
没看够!下载个无限涪陵呗!
无限涪陵 身边新闻 一手掌握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