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领域的发展。
蔺市镇: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在助力涪陵发挥“三个重要作用”中彰显蔺市担当、发挥蔺市作用、作出蔺市贡献。
何伟 15s
两江新区至龙头港快速干道建成后,蔺市镇将进入主城生活半小时交通圈,下一步蔺市将会怎样去推动涪陵高质量发展?
何伟:作为长江之滨的千年古镇,蔺市镇将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决贯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立足蔺市美丽的自然禀赋、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特色的农业产业,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持续巩固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镇、全国文明镇和中国特色小镇,持之以恒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补齐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建设示范区。
近几年蔺市镇美心红酒小镇人气陡增,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要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蔺市有哪些打算?
何伟:下一步,蔺市镇将着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构建“一心两线三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心”。就是蔺市古镇核心,对现有古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和适度扩建,还原千年老镇生活场景,植入君子文化和古桥文化,建成蔺市旅游集散区和游客集散中心。今年将完成蒋家院子和鲁家院子保护修缮,力争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对整个古街区完成修缮、保护和适度扩建。“两线”。一是生态绿道慢行线,今年将开工建设梨香溪15公里绿道,明年再在连二、泡桐等乡村建设30公里绿道,通过现有冰雪盟心古道把蔺市山上山下有机的连在一起。二是乡村旅游环线,通过对现有交通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旅游环线,把美心、古镇、万松里、连二等旅游景点串珠连线,形成一个全域的“面”。“三片”。一是美心娱乐片,建设以红酒文化为主题,融旅游、商务及养老等产业于一体的美心红酒小镇,目前,重庆洋人街已完成整体搬迁,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二是万松禅意度假片,建设以道隆文化和匠人文化为主题的五马禅意小镇和万松里农耕文化园;目前观音寺、万松里民宿文化街均已建成,即将对游客开放。三是堡子田园休闲片,建设集田园慢生活、乡村民宿、康养度假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目前五路口十里桂花长廊已初步建成,连二村精品民宿群、泡桐高端康养度假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蔺市镇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还有哪些工作思路和举措?
何伟:近年来,蔺市立足“三农”发展实际,以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为突破口,力促农业增绿、农民增收、农村增美,重点谋划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兴产业”。加快构建以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目前全镇榨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6300亩,涪陵白茶、南方早熟梨等后续骨干产业加快发展,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00亩、3000亩,涪陵白茶、望仙糯米酒等品牌效应逐步凸显。此外,我们正在与成都陶然农业公司和成都万福花卉园进行洽谈,项目落地后,将建设1000亩高标准柑桔新品种研发转化基地和川渝合作体量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这也是蔺市镇超前谋划、积极作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生动实践。
二是“补短板”。目前已全面完成集镇风貌改造和步行街提档升级,场镇颜值大幅提升,群众纷纷点赞。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创造性利用涪陵二中足球场等地块建设地下停车场,有效缓解美心景区停车难题。同时,高起点、高规格规划建设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弥补集镇规划馆、文化馆、镇情馆等“城市客厅”空白。今年还将规划建设旅游公厕12座,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三是“美环境”。以巩固国家园林镇和连二村、龙泉村等市级环境示范村为重点,以点带面,持之以恒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断深化鲜花小镇建设,力争年内启动实施茶涪路沿线景观升级改造工程,依托水土保持项目在梨香溪左岸种植2000亩笋用竹和观赏竹,积极争取3000亩绣球花种植基地落地,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新妙镇: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积极探索产城景融合发展新途径,在涪陵城市向西、融入主城都市圈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晓攀15s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新妙镇如何定位、如何部局?
张晓藩:新妙是连接涪陵融入主城的重要的战略支点,是打造涪陵区域中心城市向西部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充分发挥新妙对接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的作用,我们将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持“工业强镇、商贸兴镇、旅游活镇、农业稳镇”理念,围绕“双二十”城市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一区两基地”即打造涪陵西部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电商物流集散产业基地、现代山水特色的旅游基地。按照“一城两组团三片区”的发展布局,重点在一城发展房地产业、商贸流通、总部经济等;“两组团”,就是工业组团和山水特色旅游组团,工业组团,重点依托新石组团布局电商物流、制造、贸易加工、大数据智能等产业,打造成为兴业兴城的重要引擎,山水特色旅游组团,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学好用好“两山论”,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山水特色旅游;“三片区”:即开平片区、四合片区、两汇片区,构筑绿色屏障、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示范片和高品质的绿色家园示范片,在推动涪陵融入主城区都市圈的战略节点上实现新的作为,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美丽新妙幸福新妙。
新妙镇是涪陵发挥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枢纽站”,新妙镇具体如何发挥好 “枢纽站”作用?
张晓藩:枢纽站我的理解是多个方面的,它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那么从交通来看,新妙将在现已融入重庆主城区“半小时通勤圈”的基础上。一方面,依托沿江高速、南两高速、茶涪路和渝万高铁、渝武高铁、两江新区至龙头港城市快速通道,加快与主城区的紧密联接。另一方面,要谋划、融入大交通网,实施新妙内部道路骨架建设,提升对外部和内部道路路网等级,打通辖区内的断头路,拓宽改造辖区狭窄道路,畅通内部的交通循环,构筑串联城市快速交通体系。那么从广义上看“枢纽站”我认为更应该包括重庆主城和涪陵区,城市串联的一些内容,比如我们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的聚集和社会的融合等等,我们更要在这些方面精心的策划、精准的施策,建设好、发展好新妙,真正起到枢纽站的综合的作用。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景区景点是兴城的助推手,新妙镇如何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
张晓藩:产业和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景区景点也是城市的需求、更是人的需求。我们将树立“产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景城融合”的理念,将城市、园区、景点自然的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一城两组团三片区”发展布局,推动产城景互动融合、一体化的发展。一是突出工业强镇。依托新石组团工业园和新石电商物流基地平台,通过以招商引资扩增量,服务企业“三百”行动优化环境,主动对接主城区都市圈产业布局特别是两江新区产业的转移,努力成为主城区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二是要加快城市扩容提质。不断拉大城市发展的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除现有3.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外,将场镇周边7个村部分行政区域纳入城区拓展规划范围。三是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原有的生态。依山依景向高速路、城市轨道等交通要道转移,通过通路建网、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生态湿地等服务城市配套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一批有实力、带动性强的地产项目、商业项目、文旅项目落地,形成山水园林城市骨架,推动园区、城市和景区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小城市,真正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
石沱镇: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石沱镇一定会抓住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入主城都市区的历史性机遇,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陈松涛 15s
石沱镇是龙桥工业园区的拓展区,是新石组团的主阵地,也是“涪陵未来工业主战场”,面对新的发展历史机遇,石沱镇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松涛:涪陵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发展支撑,也是“一区”连接“两群”的重要节点,而石沱镇处于涪陵与重庆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我们的优势:一是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石沱镇距重庆南岸区茶园车程约40公里,与巴南区麻柳镇、长寿区江南街道无缝衔接。已建成的茶涪路、习长路、渝怀铁路、沿江高速贯穿石沱境内,未来渝万铁路、广涪铁路、市域铁路、涪陵绕城高速、两江新区至龙头港市政快速路、李渡组团至新石组团市政道路等交通路线将连续动工,石沱长江大桥也将于近期动工修建,石沱将成为连接“一区两群”的重要交通枢纽。另一方面发展优势凸显。区委、区政府将石沱定位为龙桥工业园区的拓展区、新石组团的主阵地,是“涪陵未来的工业主战场”。随着园区的发展,将与长寿重钢集团、巴南麻柳沿江工业园区相连接,承接主城区的产业转移,培育成为涪陵区未来城镇化、工业化的拓展地和集聚活力企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率先融入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石沱镇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融入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过程中,石沱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
陈松涛:未来石沱镇将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努力将石沱建设成为涪陵西部交通枢纽。一方面是做好外部联通。紧紧依托涪陵处在“一区两群”的重要节点和承接渝东南渝东北、通达鄂西黔北湘西的区位优势,努力变节点城市为枢纽城市的重要契机,将石沱镇境内的所有交通主干道全面融入市域骨干路网,畅通与重庆主城区的快速联接,以便捷的交通条件带动大产业、大物流、大融合。另一方面是做好内部畅通。紧紧抓住“四好农村路”和移民后续帮扶项目两大重点,大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园区发展与镇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交通网络,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良好交通条件。二是积极融入新石组团,为园区工业提供优质后勤保障。今年我镇继续以“项目建设年”为主题,加快路网、电网、水网、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和改造镇域基础设施面貌,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硬件条件。同时,我们还立足于龙桥园区上下游配套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引进物流运输、装卸劳务、商业贸易等配套产业实体10个。三是找准发展定位,努力实现工业农业“两翼齐飞”。工业方面,以新石组团为核心,配合龙桥园区重点发展重油深加工、物流、装备制造等工业产业,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农业方面,主要是围绕如何将石沱建设成为主城都市区“菜篮子”基地和如何尽快融入主城都市区周末休闲旅游圈做文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着力提振乡村全面振兴。四是强化示范引领,着力推动创文创卫工作见成效、出实绩。以创建市级卫生镇、市级乡村文化振兴镇村为抓手,优化振兴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行动,通过划定责任区域、找准问题痛点、对标对表整改等措施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努力推动建设美丽宜居的新石沱。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挖掘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加紧推进石沱镇乡情陈列馆建设,不断彰显石沱文化底蕴,发展石沱文化事业。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长江流经石沱辖区约有8公里,石沱在推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陈松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镇主要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努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定期开展巡河护河工作,深化小坪水库、田家沟水库2个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推进长益沟、毛家沟等溪流综合治理,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榨菜半成品加工企业污水直排问题监控力度,确保辖区污水直排问题零发生。二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继续实施化肥减量使用行动,全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保持在11.6万亩以上,化肥用量年度降幅达0.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三是持续构筑绿色屏障。做好天保公益林管护,对4.6万亩天然林资源实行工程式保护。做实做牢义务植树工作,全镇种植苗木花草10万余株。建立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狠抓重要节点防火工作督导检查,确保全年森林火灾零发生。
增福乡:伴随着南两高速建成通车,“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福乡这块养在深闺待人识的福寿之地,将会成为主城市民休闲养生的首选之地。
张涛15s
聚焦“三个重要”定位,增福乡是如何理清思路、准确定位的?
张涛:增福乡位于重庆主城东部、涪陵西部,地处涪陵、巴南、南川三区交界腹地,境内山清水秀、溪流纵横,无污染企业,富氧离子含量高,是养生养老之地,是生态宜居之所,高龄比例接近全区水平的5倍,素有“增福”、“延寿”之美誉。今年8月“南两”高速建成通车后,与“沿江”高速在增福境内交汇,届时增福到重庆主城和涪陵城区均只需30分钟车程,具有第一区位、第一交通的突出优势。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统揽,提出了“13315”工作主线,即围绕建设“福寿之乡,宜居增福”这一目标,做好“区位交通、福寿文化、特色旅游”三篇文章,办好“增福土鸡产业、场镇建设管理、养生养老产业”三件大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核心,突出“社会治理、社会民生、社会法治、生态文明、高速建设”五项重点,全力打造重庆主城向东第一乡。
明确了发展思路和规划,增福乡具体有哪些得力的举措?
张涛:一是加快推进与“一区两群”的互联互通。积极协调好高速公路建设,确保今年8月顺利通车,拉近增福与9个中心城区和12个主城新区的距离。启动102省道增福——丰盛段和243国道增福互通——增福场镇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增福融入“一区两群”发展的加速度,加快融入重庆主城1小时经济圈。
二是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办好增福土鸡产业。今年,我乡成功引进重庆福多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增福土鸡育雏场,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林下代养模式,公司提供技术和服务,农户出地出力,每只鸡保底赚取代养费10元,比如:以一个家庭每批代养5000只鸡,一年出栏2批10000只鸡来计算,就可实现家庭纯收入1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同时,我们成立专业销售公司,线上线下齐发力,以销售促品牌, 让增福土鸡增福天下。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福乡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无工业企业污染,负氧离子含量高,生态环境好。现有百岁老人5人,96岁以上23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我们将紧紧围绕重庆中心城区1000万人口做文章,联合打造丰盛古镇周末旅游环线,招商引资建设福寿康养小镇,吸引主城市民前来休闲养生。
增福乡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70%,生态环境优势十分突出。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增福乡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张涛:我们在谋划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守护好绿水青山。近年来,我们围绕做好重庆主城“后花园”,将植树造林与经济林木有机结合,种植油茶、花椒、李子等2万亩,着力构建绿色屏障。将增福土鸡文化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修建增福土鸡文化广场、改扩建旅游厕所和节点花园、完善环油江河健身步道等,乡村颜值越来越靓。2019年,我们举全乡之力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今年,我们又启动了国家园林城镇创建工作,坚定不移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践行者。
后期制作/熊峰
编辑/卢维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