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台直播
涪陵新闻
美丽太极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涪陵榨菜”的幕后英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涪陵榨菜”的幕后英雄

实验室里的泡菜坛子上都标注着配方代码和日期

重庆涪陵被称为“中国榨菜之乡”,无论是原料的种植面积,还是榨菜产销量,都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涪陵当地有37家登记注册的榨菜生产企业,榨菜品牌有200多个,行业总产值达102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些数字,其实是很多幕后英雄默默付出的结果。渝东南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就是这样一批人。

  渝东南农科院自创建之初就设立了专门的榨菜研究室,并于2017年成立了榨菜研究中心,科研内容涉及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机械化耕作与收割、采后处理与加工、成品保鲜等诸多方面。

  据榨菜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进娟介绍,“为了增加青菜头的产量,中心培育出了直接针对蔬菜市场的早播早收和晚播晚收的品种。这些品种的青菜头适合作为新鲜蔬菜销售。同时,中心还对作为榨菜原料的青菜头品种进行改良,提高品质,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生产榨菜的原料,学名“茎瘤芥”,俗称“青菜头”。青菜头靠近根茎部分的外皮十分坚硬,占总重的8%左右,俗称“皮筋”。榨菜研究中心正在进行技术攻关,有望在未来3年之内培育出皮筋含量控制在5%以下的新品种。

  渝东南农科院除了青菜头育种,还在榨菜加工和保存技术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农科院储藏加工中心副主任罗远莉告诉记者,“为了增加榨菜‘脆爽’的口感,我们尝试多种腌制食材和辅料的搭配,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保鲜技术也有了新突破。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保质期可以长达4个月。现在,我们还在研发腌制榨菜和泡菜的专用菌种。这样可以帮助加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品质的稳定性。”

剥除“皮筋”的青菜头才适合进行榨菜加工

榨菜研究中心主任范永红(右)和副主任沈进娟(左)在解释青菜头皮筋为何影响榨菜加工

研究室里的各类实验器材

研究人员正在试验田里对青菜头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

渝东南农科院储藏加工中心副主任罗远莉

 


本文信息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徐婷婷

责编/代川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