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和村是重庆市宜居村庄
长江边上,重庆涪陵南沱镇的睦和村是个四季果香的好去处。每年5月摘枇杷、7月摘荔枝、8月摘龙眼、10月摘柚子、11月至次年3月摘脐橙。4月的睦和村,枇杷树已经挂果,空气中弥漫着柚子花的清香。
71岁的村民冉德胜,老伴已离世,儿女也去了城里打工。他掰着手指头说,“我每年蜂蜜、枇杷、荔枝、龙眼、柚子和脐橙,能卖4万多元,比我儿女在城里都挣得多。”
冉德胜在果园里养着上百箱蜜蜂,还散养着一些土鸡。回忆起当年移民前的日子,冉德胜直摇头,“每年种的粮食勉强糊口,还得靠养鸡生蛋,才能去街上换点油盐来维持起码的生计。”
说到这儿,他有点激动地说,“要感谢刘书记。刘书记带来了国家的好政策,组织我们学习种植技术,带领乡亲们种果树。国家号召的事情就一定有前途,好多村民和我一样都种起了果树。”
冉德胜口中的“刘书记”名叫刘家奇,早年从事榨菜生意,2001年34岁的他当选了睦和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三峡库区移民,睦和村全村人从库区175米水位线以下搬到了现在的182米水位线以上,耕地面积减少了一半多。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村党支部商议后决定动员村民改种果树。
在村里,我们见到了村支书刘家奇,谈到当年的移民,他说,“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村民有抵触情绪。种庄稼,当年有收成;种果树,三四年后才挂果。不种庄稼,没了口粮,而且很多村民种惯了庄稼,不懂果树栽培技术。”
为了尽快推广果树栽培,刘家奇带领村党支部一边推广林间套种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解决当年没有收成的问题,另一边把搬迁补偿金用于果树栽培技术推广,还给村民们算细账,让村民们知道种果树比种庄稼更划算。
2007年,村里办起了“第一届三峡库区龙眼文化节”。如今,睦和村的水果主要以采摘的方式在本地销售。在刘家奇看来,搞采摘,不仅单价更高,还省去了物流成本,更能拉动土鸡、土鸭等农产品的销售。最关键的是,采摘的游客还能带动餐饮和住宿,有利于发展休闲旅游。刘家奇自己就办了农家乐,提供餐饮、住宿、垂钓和采摘等一条龙服务。
村民冉德胜,背后是闲置的蜂箱
村里随处可见气派的小楼
村支书刘家奇给记者介绍果树的栽培情况
睦和村里到处可见农家乐的广告牌
枇杷树已经开始挂果了
本文信息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徐婷婷
责编/代川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