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一张照片传遍柯桥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在一片漆黑中,一位贵州老乡正提灯为伏案做笔录的柯桥民警傅超平照明。今天,这张照片还上了人民公安报。
照片中的主人公民警傅超平,当时身在距离柯桥区1849公里外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5月9日当天,为了查证嫌疑人的年龄,他和同事搭乘飞机于下午3点到达贵阳,随后便直接驾车行驶180多公里,于晚上8点赶到了大山深处的纳雍县居仁街道猴场组嫌疑人亲属家中。
今年上半年,马鞍派出所侦办了一起贩毒案件,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今年4月案件交检察院移送起诉,在这过程中,嫌疑人朱某提出自己的身份证上登记的年龄报大了一岁,而这一岁之差,就关系到其作案时是否属于未成年人。因涉及到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及案件量刑,马鞍派出所民警傅超平接到任务对此展开调查,得到了嫌疑人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得知朱某的户口是爷爷给办的,为查明情况,傅超平与远在贵州的朱爷爷约定了时间。
到达时,朱某的母亲和爷爷早已在门口等候,淳朴的贵州老乡将傅超平迎进了家门,为了给民警做笔录方便,爷爷将家里唯一的一盏灯拿了下来,手持着给傅超平照明。由于方言不通,笔录做得断断续续,在朱某母亲的翻译下,成功调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朱某是接生婆接生的,直到要上小学了,才由爷爷帮忙去上户口。身份证上写着是2001年10月21日出生,而实际是2002年出生,10月21日是农历生日。
做笔录的间隙,他们一再要求傅超平吃个便饭,但为了不给老人家添麻烦便推说已经吃过了。离开时,已是夜深人静,大山里闪烁的星星指引着柯桥民警们回程的路。
“维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做的。在情与法之间,人民警察和嫌疑人家属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希望嫌疑人能吸取教训,重新走上正途。”95后民警傅超平这样说道。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贾珣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