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日起,柯桥区各地出现持续性降水,累计雨量达到40毫米左右,局部40毫米以上,柯桥区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据气象消息,雨季还将持续。
汛情下,安全度汛压力骤增,警钟响起,柯桥区全区各地及早谋划,迅速投入了这场汛期安全防御战。
各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日上午,平水镇祝家村万寿山水库,祝法生已经完成了对水库溢洪道和启闭机的巡查工作,穿着雨靴、打着雨伞的这位巡查责任人告诉记者,根据区、镇两级的部署,村里这座总库容近12万方的水库当天开始泄洪,以降低水库水位,保持水库的低水位安全运行。祝家村村委主任祝云法介绍说,为了防范汛期山塘水库灾害风险,村里组织村民开展了预案演练,“一旦遇险,村民该往哪里跑,全村老老小小都心里有数”。
在王坛镇新华村、南岸村,4日上午,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的工作人员把防范地质灾害的宣传画张贴在文化礼堂的显目位置,围观后的村民心有触动,“哟,过去我们山里人习惯了的灾害苗头,这还真是大意不得。”
南部山区王坛镇是极端天气下地质灾害的易发点,如何及早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王坛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陈贤超介绍,入梅之前,镇政府对6个地质灾害治理点的治理工作和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排查,目前,已有新华村、青坛村的两处治理点完成了治理,其余四处也正在加快治理中,入梅后新排查出的5处地质灾害防范区也投入治理并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而在平水镇五联村,一支由9名村民组成的小分队在雨季开始后,对5个自然村的农村危房进行了巡回排查,有5间问题严重的危房被腾空,10多间一般危房也挂上了警示牌,村里还设置了临时的安置点。
曾经,几场暴雨,城市成“泽国”现象被许多城区居民诟病,如何圆满解决城市内涝,也成为了柯桥区公用市政管理处的“心病”。3日下午,柯桥区公用市政管理处副主任陆百松头发、衣服都是湿漉漉的,刚刚从城区排查城市内涝回来的他告诉记者,当天管理处动用了40多位人员对柯桥城区两个标段和柯岩街道的城市内涝“堵”点进行了摸排,其中,越州大道和山阴路口下水道、镜水大桥北侧、耶溪路、镜水路等多处下水道堵点被亮起了“红灯”。“这些堵塞很大部分是在道路施工、房地产施工时水泥浆对下水道堵塞造成的。” 陆百松介绍,为了在汛期保障城市畅通,除了排查堵点、及时疏通外,区公用市政管理处目前已经准备了水泵和排涝车等抢险物资。
这是全区各地未雨绸缪,确保汛期安全度汛的一个缩影。
汛期的安全隐患在哪里?
柯桥区应急管理局相关专家认为,我区安全度汛的主要风险隐患在于山洪灾害、山塘水库安全、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城乡危房等方面。
我区山体相对不高,溪流上游多建有水库山塘,山洪威胁相对较小,经区应急管理局调查,我区先后在30个存在山洪威胁隐患的沿河村落建立了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和107处水雨情遥测点,编制了相关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设置了警示牌。目前,区农业农村局也正在开展柯桥区全域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在原先30个沿河危险村落的基础上,排査出103个重点村落,完成72处河道断面测量,最后将形成包括小流域山洪灾害分析评价、重要村落防洪现状评价与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分析计算在内的全区山洪灾害防御一张网,这对于我区更加精准有效地防御山洪灾害起到了“千里眼”的作用;在山塘水库的安全度汛上,要求全区各地加强对病险山塘水库的蓄水管控,雨季做到拆除溢洪道障碍物,保证水库水正常下泄;降低水库水位,保持低水位运行;在地质灾害防御上,我区每年安排100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基本做到“即查即治”截至目前,去年遗留的31处隐患点已全部治理完毕。今年虽然新发现了45处风险点但均为一般风险点,且已落实管控措施并开展治理,但是,从往年的地质灾害防御经验看,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让一处隐患点“漏网”;在城市内涝的防御上,我区近年来采取拓河道、清淤泥、拆鱼箔、修水阐、扩市政管网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提升了柯桥城区内涝防御能力,但一些极端天气情况下,因为短时雨量较大,道路、房产施工、落叶造成的下水道堵塞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内涝,造成城市“短路”。
心头装着群众,肩头压实责任,“大考”才能“满分”
根据气象部门信息,近期暖湿气流活跃,我区多降雨天气,大雨暴雨增多,特别是昨天夜里至7日还有一次大到暴雨过程,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及早开展了汛期的检测、预报和预警,及早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物资准备,展示了柯桥区干部队伍“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作风担当。“把村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办,这件事一定能办好。”平水镇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
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这是凝聚柯桥区广大干部勇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所在。
区委书记沈志江近日在相关信息件中批示指出,要强化责任,及早落实措施,强化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对广大干部的希望和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初心的诠释。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张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