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福寿螺的新闻,又开始在网上炸开了。福寿螺,不“福寿”!今天,小编带大家再来聊一聊关于这颗“螺”。
福寿螺带
关于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和田螺外形相仿,一般消费者在食用时难以分辨,且价格低廉,商家极易以次充好,拿来代替田螺。
福寿螺的危害
每年的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福寿螺对水稻、莲、茭白、芋头、荸荠、菱角、芡实、蕹菜等水生作物危害甚大。根据全球入侵生物数据库可知,福寿螺为世界性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福寿螺还可能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如其携带的后圆线虫(肺蠕虫,Lung worm)能引起致命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携带的吸虫能导致皮肤过敏。同时,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和广州管圆线 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的中间宿主,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水生物多样性。
柯桥多地出现福寿螺
“区水技站吗,我们村发现很多福寿螺。”“我们村的河边到处是福寿螺产的卵。”近期,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接到许多村民的反映。
在柯岩街道三佳村水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河沿边上粘附有粉红色的螺卵,村民王水泉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河道里发现福寿螺是在去年秋天,过了一年多点的时间,福寿螺繁殖的速度让人吃惊,现在村里的河道里到处都能看到福寿螺的身影。王师傅带着记者来到河埠口,在河里捞起一把水草轻轻一抖,许多小福寿螺纷纷落下来。经过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迪的辨认,确认为福寿螺无疑。
据了解,目前,全区河道都有发现福寿螺踪迹,水田、湿地、生态调蓄带、河道、湖岸沿线也都发现了福寿螺。
专家建议
柯桥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迪介绍说,如果在封闭的水体当中,可以用杀螺药喷洒杀灭,而在流动的水体中,只能靠人工去捞除,还有一个就是在水体当中放养鱼类,利用食物链进行生态治理。朱迪说,现在这个季节是福寿螺最容易繁殖生长的季节,只要把福寿螺的卵块刮掉,掉到水里以后它就不会繁殖了。
朱迪表示,食用福寿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建议,消灭福寿螺,必须进行统筹协调、综合防治。除了加强对福寿螺的捕捞、螺卵摘除外,还要鼓励群众参与到福寿螺清除行动中,凡主动将福寿螺成螺及螺卵交所属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可适当给予补助奖励。在福寿螺成螺及螺卵收集后,先进行机械碾压,再放入生石灰浸泡,处置完成后,集中统一运输到垃圾填埋场填埋。
来源:柯桥日报
视频编辑:陶泽铭
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