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社会新闻一度冲上热搜:父亲装监控,14岁儿子报警,认为父亲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监控式教育”也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热议。
在我们身边,这种方式也不少见。记者街采数日后,收集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工作忙碌没时间管,“云约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爱孩子才“监控”他,怕他太小没法做到自我管理;也有家长大方承认是自己的一种焦虑,望子成龙的迫切想法,让家长无时不刻想要知道孩子在做什么。
到底是出于爱还是控制?对于亲子关系,你期待拥有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多名家长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家长:态度各有不同 尚需“因人施策”
家住柯桥龙湾府小区的任先生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儿子,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放学回家都是老人在照看着。“男孩子调皮,放学回家顾着玩,写作业总不及时,老人们有时候管不住他。”
于是,任先生在儿子书房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开始了“监控式教育”。前前后后差不多一年时间下来,儿子做作业效率高了不少。“虽说一开始孩子有抵触,后来也习惯了。”任先生坦言,现在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了,在他看来,科学用好监控,这不失为一个监督孩子的“小帮手”。
也有家长认为,装监控的方式并不可取,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效果适得其反。一位六年级学生妈妈直言,她就不赞成家里按装监控,监控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没有一点信任,侵犯他的隐私。另外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也赞同这个看法,在他看来,即便监控了孩子,孩子不按照家长所说的去做,那要怎么处罚?之后采用的方式只会越来越极端,孩子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形成恶性循环。
律师:监控本身不犯法 要看违法定性
“天天活在摄像头下,没有隐私,就没有自在的感觉,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只要一查手机,就知道我在干嘛了。”柯岩小学五年级学生小章说。
一个小小的监控摄像头,像一张无形的网,密不透风地把孩子包裹在家长的视线之下,是保护也是限制,巨网之下的孩子们,只能享受家长限定内的自由,并不乐意。
那么安装摄像头监控孩子学习是否合法?是否侵犯隐私?浙江越光律师事务所茅金梨律师告诉记者,监控作为技术手段本身不存在犯法不犯法,主要看违法行为的定性,看是否损害对方权益,以及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履行家长的监护人职责、安全保障以及教育义务一般不违法,家长主观上一般不会有侵犯孩子隐私的主观动机,更多是监护职责。她表示,未成年人心智、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还不足,需要成年人的保护和监督,而监控作为一种工具,父母用来帮助孩子自控、注意安全和提高学习效率,并不算侵犯隐私,但如果家长把监控作为直播赚钱,向公众开放,这个是侵犯隐私,不能简单把亲子关系等同于社会公众与孩子的关系。
专家:“自律”比“他律”重要 要在沟通中引导
在绍兴文理学院社会学教授夏国英介绍,与学习成绩相比,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更为重要,在摄像头的“威逼”之下,孩子“顺从”之后,也许能提高学习成绩,但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依赖性,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有了监控,也会产生依赖心理,陪伴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在夏国英教授看来,尊重、信任孩子,并不是说家长对孩子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在管的过程中,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恢复空间。做家长的难处就是在管与放手之间衡量一个度,找一个恰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点。
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教育亦是如此。人生路漫漫,与用一时的威权、无孔不入地监管压制孩子相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让他们成长为不盲从、不依附的独立个体,显然更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