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虾、冷冻牛肉、冷冻猪肉……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进口冷链食品屡成“雷区”。
年关将近,冷链食品市场即将迎来消费旺季。不少市民担心,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安全?如何避免“疫”从口入?购买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此,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超市、农贸市场和相关部门,对情况进行了调查。
超市给进口冷链食品安上了“紧箍咒”
记者在华润万达柯桥店的生鲜柜台看到,该超市进口与国产冷链食品已分开销售,进口冷链食品专柜主要销售的是进口冷冻牛肉以及沙巴鱼等水产品,这些产品也分门别类放置在不同的冰柜内。墙上则醒目地张贴着“禁止顾客直接用手接触肉类”的告示,并免费提供了一次性手套。同时,柜台戴口罩、手套的工作人员也会提醒消费者使用手套。
“我们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专柜管理,在超市冷库内,进口冷链食品也开辟了专门的安放区域,每一样进口肉类、水产品外包装都经过了核酸检测和消毒。”该超市相关负责人王晓晓说,目前超市对进口冷冻肉类及水产品均有严格的准入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查验供应商的资质证明。平台从物流、收货及仓储管理、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把控,在配送、入库、上架的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三次以上的外包装消毒,环环衔接,全链条管控。
永辉超市银泰店也开展了严格的自查。该超市负责人边经理说,他们的冷库实行专人专职,外包装定期开展核酸检测。超市在售的进口冷链食品都能提供报关单、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明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工作人员上岗前都需要出示健康证。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柯桥多家超市,了解到各大超市都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并从物流、门店多个环节进行管理把控,最大限度保障平台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安全。
不仅仅是超市给进口冷链食品安上了“紧箍咒”,农贸市场里同样如此。柯桥新农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对进口冷链产品的产地、海关通关单、检验检疫报告等进行核查。同时,市场内的进口冷链食品销售商的进货货源、数量、销售的去向等情况都进行了报备、登记。
“浙冷链”让进口冷链食品有迹可循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下各超市、农贸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多了一个“浙冷链”溯源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该产品输出国家或地区、生产或进口批号、产地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进口商或供货者信息、进口产品检验检疫、消毒、核酸检测报告等信息。
前来采购的市民陶先生说,进口冷链食品贴上溯源码,等于是一颗定心丸,让消费者买得安心。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简称“浙冷链”)以进口食品经营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进入浙江供应链首站,其利用溯源码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可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
“‘浙冷链’最大的优势是能让市民直观了解食品生产、经营信息。”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6月24日起,浙江省全面推广“浙冷链”系统,我区同步对进口冷链食品启动了“浙冷链”赋码、贴码工作,全面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上下游流向,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使得进口冷链食品实现了“来源可溯、流转可查、去向可追”。
“前期通过微信群推送、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及时注册激活‘浙冷链’。”该负责人介绍,截至12月3日,柯桥区共144家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销售单位和餐饮单位完成“浙冷链”主体信息登记,累计发放浙冷链溯源码13400个,完成扫码28189个、赋码10526个。
截至12月3日,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卫健部门开展核酸检测1707批次,其中人员651、食品522、环境513、外包装21批次,结果全部阴性。
如何安全选购、食用冷链食品
冷链的终端在千家万户,眼下消费者该如何安全购买和食用冷链食品呢?
“消费者首先要去正规超市、市场选购进口冷链食品,通过‘浙冷链’扫码了解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不要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选购冷链食品时最好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购物后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前不触碰口、鼻、眼等部位;如果是通过海淘、代购等渠道购买的冷链食品,包装表面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处理时请做好个人防护,拆包裹后,要及时洗手,同时要多关注海关部门发布的食品检疫信息。
在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上,区疾控中心卫生消杀科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要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该负责人说,厨房要保持通风,在烹饪肉类及水产等食物和包装的过程中要勤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食物加工前要认真清洗,清洗的时候注意防止水花飞溅,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在加工生熟食物时,要分开,同时食物要煮熟煮透,尽量避免生吃或半生吃。此外,刀、案板等高频接触食物的地方也要及时清洗、消毒。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