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2004号到2号柜台办理业务……”每周五上午9点10分,柯桥区育才学校内总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变身”为一家“银行”。伴随着叫号语音,学生陆续来到“柜台”前办理兑换及存款业务,“当我们手上的号码与显示屏一致时,就可以到柜台办理业务啦。”台下,老师细心讲解着。
原来,柯桥区育才学校为了帮助这些特殊学生适应社会,具备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特意开发了“银行业务”课,为学生们补上银行体验这重要的一课。
学生小华(化名)把一周存下来的“笑脸卡”换成学校代币,每3个笑脸换成一元学校代币。“今天一共兑换了8元,3元存入‘存折’中,另外5元去买东西。”他笑着说。
“我们用‘代币’制度来给孩子们的行为能力做正强化,这些‘代币’只能在校内超市流通。中午倒餐盘、担任卫生岗或任务岗的孩子都能拿到。对奖励的追逐,是孩子们的天性,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大法宝。”该校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拿到代币后,会前往校内超市进行现场购物,依照列清单、备妥钱、看标价、比价排队、付款等完整的购物手续购买所需物品,或者在手机上点超市外卖,让超市工作人员送货上门。
这一节节特殊的银行体验课,将银行运作理念引入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代币奖励机制不仅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而且与社会生活无缝连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会排队等待、去银行存取款、自行购买物品,远比让他们机械的记忆一个数学公式要有意义。”该校老师周榆宇说,让他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贾珣
终审:邵荣英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