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清音班的非遗传承人,家住安昌街道的张国良斥资购买了一批新的“行头”,打算为清音班的班子成员换个崭新的登台造型。绍兴清音班也称清音坐唱班,曾是民间婚庆、做寿等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鼓吹演奏乐班。而如今,清音班的名声已大不如前,除了一些非遗活动展,清音班表演在民间难觅其踪。如何重振这个历史悠久的演奏乐班,成了张国良等人近来苦思的内容。
“其实绍兴清音班历史非常悠久。”谈及清音班的历史,张国良介绍道。据悉,唐朝“安史之乱”平息后,宫廷乐师因“乐而忘忧罪”,遭贬斥而流落江南。流落到绍兴的乐师,以唱“度曲”以度日,人称“度民”。原来的宫廷的音乐较为雅致,乐师们为求生计,逐渐在音乐中加入唢呐等乐器,为平民婚庆、做寿、添丁时鼓吹取乐,受到民众的欢迎。演化发展到如今,清音班的表演形式为先吹奏唢呐,敲会班锣鼓等乐器,之后登台唱戏,所唱的曲目也从原先的多曲种转变为以绍剧为主。
张国良和清音班结缘是在他26岁那年。那时的他认识了自己的师父陈志犬,后者为安昌茂源堂清音班的班主,熟悉二胡、板胡、斗鼓等多种乐器,能演生、旦、净、末、丑角色,会演奏《梅花三弄》等乐曲,在当地颇有名气。自小便会唱戏的张国良便拜入陈志犬的门下,成为了清音班的一员。从安昌腊月风情节开始举行至今的十几年,该清音班一直负责水乡婚礼最重要的迎亲仪式礼乐篇章,还曾参与好几场柯岩鉴湖水上婚礼的迎亲礼乐表演。不过,虽然在非遗舞台上依然有亮相,但随着移风易俗,绍兴许多婚俗活动删繁就简,清音班在民间的表演越来越少,近几个月来仅有一场。
为了再次唱响绍兴清音班的名号,张国良想过不少办法,不过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清音班成员年事已高,据悉,目前班子由八人组成,今年50岁的张国良已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另一方面,随着演化,清音班的自身表演特色逐渐减少,竞争力减弱。“目前想着首先改善服化道,然后增加一些特色曲目,在乐器上也做一些改善,比如原本清音班其实是宫廷音乐,能否重现其雅乐的特点。”张国良表示,这些想法需要慢慢实践,希望未来可以让清音班重回大众的视野。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王君
终审:邵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