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在柯桥区看守所,监管民警孙越峰正是像“孺子牛”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践行者、诠释者。今年42岁的他已扎根高墙19年,用忠诚的担当和坚忍的信念,谱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立足平凡用心用情感化在押人员
孙越峰是柯桥人,自小对警察职业怀有崇拜和敬仰。2002年从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他顺利进入浙江省第六监狱,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05年,孙越峰调入柯桥区看守所后,就一直坚守在岗位第一线,为构建和谐看守所,保障刑事诉讼活动和刑事拘留执行的顺利进行奉献出青春热血。
莎士比亚曾写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孙越峰在认同的同时,也是这样在做的,“要从细微处入手教育感化在押人员,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艾滋病犯丁某因贩毒与妻子一同判刑10年,那年,孙越峰刚到看守所工作,接手人员中最特殊的就是丁某。“因涉及案子较重,又是夫妻一同羁押,造成他情绪上波动较大,加上他的病情又极不稳定,所以比较棘手。”孙越峰说道,任何事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孙越峰在与丁某交谈中得知其非常牵挂家中的孩子,知道这一情况后,孙越峰马上请示领导与他哥哥取得了联系,并传达给丁某其哥哥会照顾好孩子这一消息。投送监狱前,丁某主动找孙越峰谈心,表达了感谢并愿意积极改造。
这些年来,孙越峰立足平凡而特殊的岗位,默默耕耘,因成绩突出被评为区优秀公务员5次、荣获区级三等功1次、获得柯桥区公安分局嘉奖3次,去年获评年度全市公安“十佳监管民警”。
深耕细作做好监所内部管理工作
严格落实好看守所内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在押人员的收押工作……正是孙越峰和同事们的认真负责,铸造了看守所的安全屏障。孙越峰也由一名新生力量,逐渐成为看守所的主力军。
2015年担任中队长以后,孙越峰转变角色,从大局出发,深耕细作,扎实做好监所内部管理工作。总结出特殊病情在押人员的管理方法,特殊被监管群体的分类教育方法等。同时,深入推行监所军事化管理体系建设,在押人员矛盾纠纷“三定位”工作法。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降低了风险系数,提升了管理水平,为创建“枫桥式监管场所”和一级看守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新春的喜乐。在接到上级紧急命令后,看守所立刻进入了一级战备,开启了“全封闭式管理”工作模式。“那时候执行战时勤务机制,采用三班制,一班上班,一班封闭隔离,一班居家隔离。最久40余天没有回家,所有人都在付出。”孙越峰感慨道。
因为奋战在一线,长时间没回家的孙越峰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3岁女儿画的一幅画,上面写有:爸爸是警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收到后真的很感动,女儿很懂事,也很支持我的工作。”孙越峰说,他将继续书写普普通通的平凡故事,用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张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