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专勇,是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短纤纱的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对喷气涡流纺技术在面料上的应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近日,记者来到绍兴文理学院志廉楼,专门对其进行了采访。
主攻喷气涡流纺技术
从源头上提升面料品质
见到邹专勇时,他身着一身笔挺的蓝色西装,戴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质朴干练的学者之风顿生。谈到短纤纱的加工技术,邹教授如数家珍。
邹教授认为,从纤维到纱线到面料再到成衣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中间纺纱环节至关重要,不应被忽视,纺纱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纱线的品质,进而影响到面料的牢度、光泽和手感,最终影响服装的风格质量。普通的环锭纱有害毛羽较多,用这种纱线做成的面料会有起毛起球的问题存在,若要达到客户对面料抗起毛起球的要求,需要对纱线采用烧毛工艺或对面料进行抗起毛起球后整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减少加工环节的同时又提升面料的抗起毛起球等级呢?从邹教授研究的喷气涡流纺等纺纱新技术中,可以找到答案。
据悉,喷气涡流纺技术用高速旋转的涡流,对倒伏在空心锭子入口表面的自由尾端纤维加捻包缠纱芯成纱,纤维头端受加捻腔负压的作用,沿螺旋通道在导引针作用下进入纱尾位于纱芯,减少了纤维头端形成毛羽的概率,纤维尾端在高速旋转气流作用下又很好包缠纱芯,这样形成的纱线毛羽较少,3mm及以上有害毛羽大幅被消除。
该技术既颠覆了传统的环锭纺纱技术靠机械件回转加捻成纱,采用气流加捻,加捻与卷绕相分离的原理,提升了纺纱的效率,又解决了环锭纺纱线有害毛羽较多的问题。另外,除喷气涡流纺技术外,也可采用环锭纺新技术,如可紧密纺、赛络纺、紧赛纺技术,消除纱线的有害毛羽,进一步提升面料的光洁度和抗起毛起球性能。
一直注重应用基础研究
助力纺城企业走向国际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轻纺城的企业想要打造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提升竞争力,走向国际,最终还是要用产品质量说话。”邹专勇说道,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通过对喷气涡流纺关键成纱部件空心锭子的改进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纱线耐磨性能与成纱强力,帮助纺织企业开发高强、耐磨的喷气涡流纱面料。
色纺在喷气涡流纺中的应用是邹专勇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分支。色纺纱面料会有一种朦胧的层次感和时尚感,且由于纱线部分纤维采用本色或原液着色纤维,后道纱线也无需再染色,具有环保的特点。邹专勇通过将色纺和喷气涡流纺技术相结合,可解决依靠环锭纺开发色纺纱效率低下的问题。
企业在生产前期,要根据客户要求做好喷气涡流色纺纱的调色与配棉,如选择多组分混纺或混入高吸湿纤维等功能纤维或引入氨纶开发包芯纱,通过这些方式开发出的色纺面料既适应了当下时尚化、个性化面料的开发趋势,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邹专勇一直注重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喷气涡流纺技术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与全球色纺行业的龙头企业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企业专家主编《纺纱新技术》和《色纺纱生产与质量控制》“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这是学术真正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力结合的完美例证。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王君
终审: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