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如今的博物馆,除了收藏文物和标本,还承担着知识普及、文化传播、美学宣教等多重职责,已成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承载体。
近日,“盛世风雅——浙东唐诗之路越州段出土文物精品展”在柯桥区博物馆开展,吸引众多文博爱好者和市民参观。
展览现场,浑厚大气的盘口壶、釉层滋润的碗罐、越窑青瓷粉盒、金银饰品和青铜镜等,无不令参观者啧啧称赏。这些传承着越州大地生生不息基因密码的唐代文物精品,虽然穿越了千年尘封的历史,依然绽放着越瓷类玉类冰、捩翠融青的绝代风华,依然可以窥见当时人审美倾向所崇尚的风流清雅。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尤其是以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外交广泛为标志的“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盛唐气象。在今年3月的一场柯桥“浙东唐诗之路”文旅发展研讨活动中,绍兴市政协副主席、绍兴文史馆馆长冯建荣曾动容地说道,“我想象当中的大唐应当是汉地广大、边境安宁,应当是海纳百川、万国来朝,应当是稻米流脂、仓廪丰实,应当是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应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应当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梦回大唐!我想大唐应该是这个样子,我想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同样的,在绵长瑰丽的大唐文化中,浙东唐诗之路上凝结的宝藏无疑是璀璨夺目的。这条路西起钱塘江,经萧山到绍兴,沿浙东运河到曹娥江,后折南入剡溪,最后达于天台山,全长380里。
唐朝时,绍兴被称作越州,其治城不仅是越州的治所,更是吴州总管府、越州总管府、越州都督府、浙东观察使司及镇东军节度使司的治城,因此可以说是今浙江地区在那个时期的中心城市。如李白到越州览胜后,在《子夜四时歌·夏歌》中写下,“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成为歌颂稽山鉴水的千古绝唱。
“《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余人游览了这条充满灵性和内涵的山水风景线,留下了1500多首集自然风光与人文美景于一体的壮丽诗篇。因此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以唐诗为纽带的文化线路,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独特整体。”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柯桥区博物馆文博研究员陆菊仙表示,人文遗存除了诗路沿线的文物古迹比如故居、官衙设施、纪念性的寺庙、摩崖、诗文歌赋等之外,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出土文物也应有其一席之地。
“因为它们真实、直观地反映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和丧葬习俗,也最能直观真实反映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她认为,向社会介绍和传达唐代古人的厚重文化,让今人在观展后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动力,是博物馆人的使命。
于是,我区博物馆组织策划了这场“盛世风雅”展,这是一场以唐诗之路越州段发生的相关人与事为背景,以出土文物为展品的原创性展览。陆菊仙向记者解读道:“盛世”指代的是唐朝,也就是说本展览的展品从唐初到唐末,跨度近300年;“风雅”则是指展品所反映的文人墨客、仕女贵妇的心境,即一种清新脱俗、高贵典雅的、文化气息浓厚的物化的精神寄托或精神享受。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出越州段出土唐代精品文物共132件,其中64件出土于柯桥区,另外68件分别来自绍兴其他各区(市、县)博物馆,但均为绍兴出土。展览分若邪云门里、举杯邀明月、茶助越瓯深、似要题诗落砚台、最爱铅华薄薄妆、追远常怀一片心6个单元展出,介绍唐代越地的佛教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文房文化、化妆文化、碑刻文化等。“通过这些具象的文物,来反映唐代文人士大夫或激情豪放、或优雅闲适、或慎终追远的人文情怀以及仕女贵妇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柯桥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柯桥日报
编辑:王君
终审:范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