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公司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底,柯桥区共组建强村公司45家,其中区级1家,镇级15家,村级29家。其中2021年以来组建达22家,占48.89%。强村公司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已经覆盖全区16个镇(街道)。不但数量日趋增加,而且发展模式日渐丰富,强村富民作用日渐显现。
组建强村公司,五个村的毛竹有了出路
高温褪去,迎来秋的气息。近日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道,来到了位于兰亭街道新陈村的柯桥五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刚进大门口,就看到一车刚刚砍伐的毛竹正在卸货。往里面走,机械化设备将整根毛竹分成小段,每段长宽都一致,再由机械臂抓取,由输送带传送到指定地点。新陈村驻村指导员徐罗杰告诉记者,强村公司“五富竹业”是从丽水引进的一家公司,毛竹在这里加工成半成品后,再运到丽水制成竹地板、竹窗帘等各类竹制品。
新陈村现有竹山8000余亩,再加上周边的大庆村、紫洪山村、花街村、谢家桥村,五村的竹山面积居全区前列,竹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除了个别农户自发利用竹梢做扫帚以外,极大部分的毛竹野蛮生长,自生自灭。农户不但没有收入,山上还到处都是被大雪压弯枯死的毛竹,高度密集,影响出笋率。
今年,五个村联合“五富竹业”共同将山上的毛竹变废为宝,实现共富。形成了“农户+强村公司+集体”的利益联合体,使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有钱可赚,每一个主体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村通过“村民砍伐、村级统收、企业产销”的方式,增强“造血”功能,推进竹产业发展。目前,“五富竹业”日加工毛竹60吨,年加工毛竹2万吨,为五个村的村民带来收入200万元。
像新陈村这样盘活毛竹山为村民致富的例子在平水镇也有不少,平水镇合心村成立了合心竹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竹篱笆、竹篮等竹编工艺品,用于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美化项目,实行订单式生产,通过加工,毛竹附加值提升2倍以上。竹篱笆订单供不应求,生意做到了其他镇街道。
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
除了将毛竹变废为宝,带动村民共富外,柯桥区还探索出其他不少强村共富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致富。
离新陈村十多分钟车程的谢家坞村,正在打造气雾大棚基地,总投资1100万元,村里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探索“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机制,由每位村民人均1000元投资入股该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大股东,村民为小股东,共同成立强村公司,日后大棚基地有收益后,大家共同分红。
强村公司还将美丽乡村的资源转化为流量,实现资源到流量的转化、利用和提升。夏履镇莲东村与哈狗智慧乡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强村公司,合力打造夏履有礼品牌,依托“纺都星播客”、共富直播间进行推介,与“树兰医院”等乡贤单位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今年以来开展直播16场次,累计成交土鸡蛋、笋干等3000余份,帮助销售春笋30余万斤,为区域内农户增收120余万元。
另外还有的村委托专业的乡村运营机构成立强村公司,挖掘文化IP,打造研学游基地、网红打卡地。漓渚镇棠棣村和浙江立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绍兴花满棠研学文旅有限公司,围绕国家级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和国家级乡村研学实践基地“两大高地”目标和“花满棠棣”主题,以“兰小花”文化IP为内核,布局打造“乡村生活、花木产业、研学培训”三大场景。棠棣村以闲置的资产和土地形式入股,占比45%,在前三年分别享受50万元、60万元、75万元保底分红。
带动村民共富结硕果,公司培育是个长期过程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经营管理总站了解到,柯桥区利用强村公司的平台,不仅整合了国企、民企、集体、农户等多方资源,还探索出了强村公司多种发展模式。目前,已形成了投资收益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资金入股型、产业服务型、品牌经营型、区域联盟型、飞地抱团型、产业融合型等9种发展模式。
通过强村公司的发展,对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富的效果日益显现。今年1至6月,柯桥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3199.39万元,平均每个村192.68万元,同比增长22.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924元,同比增长6.8%,增速居全省农民收入前十县(市、区)首位。设区以来,柯桥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9年居全省前三,农村农民增收共富走在全省前列。
区农业农村局经营管理总站站长寿建荣告诉记者,强村公司是实现共富的载体之一,它的培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初期,必须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使镇(街道)村充分认识到强村公司不是经济合作社的简单重复,而是作为各类资源的优化融合平台、乡村共富共享平台,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强村公司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要引进、招聘有经验、懂市场、善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参与强村公司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强村公司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收入管理、成本控制、收益分配及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等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来源:柯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