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原浙江日报社记者蒋鑫富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长期扎根绍兴基层,采写了《大山深处的战斗堡垒——绍兴县高阳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向新世纪纪实》《村村都有指导员——绍兴县镇(街道)干部驻村纪事》等长篇通讯,以新闻的力量讲述党建好故事,跟踪基层工作创新,记录城乡融合巨变。
今年60岁的蒋鑫富,出生于绍兴皋埠刁泥山村。作为一名记者型作家,蒋鑫富现为人民日报出版社《党建好故事》书系专业机构——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主任。
采写反映“高阳精神”的精品力作
1997年9月,正值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当时作为浙江日报社绍兴县记者站负责人的蒋鑫富,采写了体现原绍兴县高阳村自强不息精神的长篇通讯《大山深处的战斗堡垒》。为了深入采访,他带着铺盖走进了海拔600多米高的高阳村,住在高阳小学一个星期。采访了当时高阳村(现为自然村)的46户人家后,他再与村党支部一班人座谈,让村干部谈当下更谈未来的打算和想法。特别是高阳村干部铮铮铁骨、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通过蒋鑫富笔下的故事和细节感动了绍兴,同时也感动了全省读者。
蒋鑫富采访创作反映“高阳精神”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先后发表在《浙江日报》和《绍兴日报》。与此同时,长篇纪实文学《高山上有青松》等文学作品,成为《高阳精神》一书中的重头戏,为此,时任中共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的陈敏尔专门题写了书名。“高阳精神”从此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记,在绍兴县乃至全省引起较大反响。在今天的柯桥区,“高阳精神”依然是值得学习传承的。
续写驻村指导员的故事
20多年来,蒋鑫富亲历了绍兴城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在引领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尊重群众所想所需的特点。
2004年,绍兴县(现柯桥区)把这一年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大力度推进农村基层建设。新年上班第一天,蒋鑫富以兰亭镇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首先走进谢家坞村,与联村干部任水泉、朱岳根等接上头、结下缘。一连五六天以兰亭镇为重点的全县范围采访,大大丰富了他报道的素材。很快,他夜以继日地赶写出了反映驻村干部的专报材料和长篇通讯《村村都有指导员》(见2004年2月22日的《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加编者按并作为“推进八八战略”栏目的领头篇)。绍兴县农村工作驻村指导员制度得到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批示肯定。由此,这项制度在全省推广至今,意义深远。
今年7月22日,在兰亭街道谢家坞村设立“蒋鑫富党建名家工作室”起,工作在杭州即将退休的他,每个星期都设法抽出时间“回家乡”,进村入户,不是与驻村指导员在一起问长问短,就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谈天说地。他说,驻村干部他们不拿村里一分报酬,扮演了村务党务的督导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农村纠纷的调解员等诸多角色,自己作为家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未来乡村的见证者,愿以心中的情、手中的笔,续写驻村指导员的一个个好故事。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陈春艳
审核: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