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2014-11-17 16:02:17

20年代初,横滨正金银行购得外滩24号沙逊洋行产业。1923年动工建造新楼,英商公和洋行设计,特罗南·科尔公司承建,1924年春建成。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九世纪末,日本金融势力大举进入中国,在上海先后开设了6家银行,其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是横滨正金银行。该行于1880年2月在日本横滨正式营业,为官商合办银行。1893年在上海开设分行,之后陆续在香港、天津、汉口、大连、旅顺、北京、广州、哈尔滨、沈阳、济南、青岛、长春等地设营业所或支行,经营汇兑、存放款及一般银行业务。

 

横滨正金银行上海分行最初设在南京路,1900年买下外滩31号鲁麟洋行两层楼房作为办公和营业场所,不久加建一层。1902年正金银行在沪发行纸币,并向在华的日本工商企业提供贷款。作为五国银行团成员,曾向袁世凯提供贷款。

 横滨正金银行发行的纸币

1918年资本总额达4800万日元,资产负债总额为153797万余日元,在华投资近3亿日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金银行大有发展,上海分行的资本增至一亿日元,并拥有汉冶萍铁厂、日本棉花株式会社、东华纺织株式会社等产业。

得一提的是,1913年3月孙中山自日本返沪,曾与黄兴、戴季陶等人到横滨正金银行与日本企业家讨论筹划兴业公司和集资讨袁事项。

 1923年,正在建造中横滨正金银行新楼

 

20年代初,横滨正金银行购得外滩24号沙逊洋行产业。1923年动工建造新楼,英商公和洋行设计,特罗南·科尔公司承建,1924年春建成。占地面积3008平方米,建筑面积1935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6层。新古典主义风格,两侧对称,横线条突出,底属拉毛花岗石贴面,五、六层间的檐口,两根爱奥尼克立柱支撑于二至五层间,明显形成横三段和立体感,整幢建筑凸显庄重与典雅。二层左右间挑出铁花栏杆的阳台,五层上面挑出檐口,六层上为女儿墙,希腊式装饰,中部为圆顶。底层高敞,有二道门,柱廊内为三扇铁门。二道为柚木门,里面是营业厅,磨石子镶蓝条纹地坪,后面是大理石扶梯,营业厅顶上为玻璃棚。

 

1930年该行被日本政府指令为外汇专业银行,成为执行日本政府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的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1945年10月横滨正金银行撤回日本,中央银行接收使用。

 

1949年后,长期为市纺织管理局使用,被称作“纺织大楼”。1994年2月15日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1996年11月20日随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营业处使用。

 

(《档案长廊》每周一刊载) 

20年代初,横滨正金银行购得外滩24号沙逊洋行产业。1923年动工建造新楼,英商公和洋行设计,特罗南·科尔公司承建,1924年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