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汇丰银行大楼;亚洲最豪华的建筑
2015-02-02 15:48:01
档案长廊︱汇丰银行大楼;亚洲最豪华的建筑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纵览外滩万国建筑群,最宏伟、最亮丽的无疑是汇丰银行大楼。这幢气势恢宏、典雅庄重的大楼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汇丰银行大楼的故事要从一个半世纪以前说起。
建于1874年的第一代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于1864年在香港成立,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70年代以后,汇丰银行成为英国在华实力最雄厚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国际汇兑,操纵了上海的外汇牌价。上海汇丰银行最初设在南京路外滩,1874购进外滩12号华记洋行7.651亩土地,建造一座三层楼房。这座房屋在当时也算豪华。据《申报》载:“计高三层,每层俱高大之至,其内房屋亦皆高敞广阔,房外砖柱凉台,皆雕饰壮丽……”
19世纪末经过改建的汇丰银行大楼
进入20世纪后,汇丰银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原有的三层楼房显得狭窄陈旧。1921年,汇丰银行以每亩4000两银子将南面外滩11号别发书店及10号新茂洋行的地产买下,连老楼一齐拆除,重建新楼。新大楼委托公和洋行威尔逊建筑师设计,英商特罗洛普•柯尔思公司承建。当年5月5日举行奠基典礼,1923年6月13日竣工。总耗资1000万元,超过预算5倍,为外滩全部建筑造价的一半(当时海关新楼、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尚未建造)。
建造中的汇丰银行新楼
汇丰银行大楼造型属新希腊风格,以线条体现尊贵气质。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9438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五层,中部凸出圆穹顶两层,地下室一层,底层四边有夹层。立面采取横五段、竖三段的划分。外墙墙面用粗犷的石块宽缝砌置。6根耸贯2-4层的爱奥尼克石柱,五层中部上面的穹顶,形成中轴线。巨大的穹顶是钢框架结构,为英国定制的特种钢。半圆形的仿古罗马万神庙穹顶,雄浑威武。
20世纪20年代末的汇丰银行大楼
底层大门为三个罗马拱券式门洞,上有三个锁石雕的头像,分别代表农业、工业和航运。有六扇精细雕花的青铜门,两侧分列粗壮的大理石圆柱。台阶两旁匍卧着一对造型生动的青铜狮子。狮子在英国铸造,模具随即毁掉,成为绝版的稀世珍宝。进大门,是以8根大理石柱构成的八角形亭式大厅。厅高20米,穹顶直径15米。壁面和藻井为彩色抛光马赛克镶嵌的壁画,总面积达200平方米,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汇丰银行门外的铜狮
藻井顶部是采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太阳、月亮和诸女神。外圈是十二星座。再往下一圈是意大利工匠制作8幅壁画,每幅宽4.3米,高2.4米。画面为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曼谷、东京、加尔各答8个分行的建筑和背景,画面中心是象征这个城市的女神。在上海分行的画面上,主体是航海女神,背景是汇丰银行大楼及海关大楼,还有商船,寓意上海是通商口岸。
汇丰银行营业厅
富丽堂皇的营业大厅面积达1500平方米,南北间有大理石圆柱,东西二排。大厅中间设巨大的玻璃天棚。营业柜台用大理石贴面,并有青铜隔栅。登楼扶梯以人造大理石制成,紫铜扶手,楼上各办公室有柚木雕花的门框,铺优质细木地板。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进驻汇丰银行大楼。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楼归还汇丰银行。1949年后,汇丰银行在华业务大幅缩减,1955年4月将大楼交付上海市人民政府,抵充历年税款。同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大楼进行修缮后迁入办公,大楼被称为“市府大楼”。当时,有人认为八角厅壁画殖民主义气息和商业色彩太浓厚,主张铲除。但主持修缮工程的人员觉得如此漂亮的壁画毁掉十分可惜,便用奶黄色涂料覆盖。这一举动可谓功德无量,使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留存于世,也躲过了“文革”的浩劫。
精美绝伦的壁画
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发展外滩金融业的规划,199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从外滩迁出。1996年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取得了大楼使用权。浦发银行斥巨资按照整修如故原则对大楼进行了修缮,尘封半个世纪的壁画重见天日,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成为沪上的热门话题。
档案长廊︱汇丰银行大楼;亚洲最豪华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