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丨法邮大楼
2015-06-16 16:37:52
档案长廊丨法邮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在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南端,有一幢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它以简洁明快的造型,为外滩灵动而富有韵律感的天际线天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这就是法邮大楼。
法邮公司旧楼
1861年,法国邮船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中国,并在上海洋泾浜南侧濒临黄浦江处获得34亩土地,第二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19世纪末,法邮公司在这里建造了一幢3层砖木结构小洋楼。1926年,上海办事处升格为远东分公司。由于业务不断拓展,小洋楼不敷使用,1937年2月法邮公司把南侧的低矮平房拆除,建造新大楼。瑞士籍建筑师米吕蒂设计,潘荣记营造厂承建。因抗战爆发,工程建设进展缓慢,1939年才竣工。
20世纪30年代初外滩,左侧三层楼房为法邮公司旧楼,旁边低矮平房是法邮新楼的位置。
大楼座西朝东,毗邻法国领事馆,门牌为法外滩路(今中山东二路)9号。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建筑面积8580平方米。1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整座大楼形体简洁,顶部作台阶式造型,立面强调竖线条构图。入口有宽大台阶,门洞高2层,门框贴黑色磨光花岗石。外墙为水刷石面饰。大楼内空气调节、水汀、锅炉、上下水泵、发电机等一应俱全,是当时设备较完善的办公大楼。
大楼由法国远东建业公司管理,法邮公司使用底层,其他各层出租给中法工商银行、百利洋行、公茂机器造船厂等几十家机构。名律师施霖、端木恺、艾国藩,金融大腕俞开龄、徐大统等曾在楼内办公、经营。抗战时期,瑞士领事馆曾在楼内设立英美荷侨民利益办事处。抗战胜利后,荷兰、瑞典、希腊总领事馆曾驻在楼内。1947年,法邮公司远东分公司迁至越南西贡,上海仍设办事处。
20世纪30年代,建造中的法邮大楼
1956年,上海房管部门接收该大楼,改名“浦江大楼”,先后有一机部第二设计院、中国船舶公司第九设计院、上海机电设计院、上海船舶工业公司等机构入驻。1994年2月,大楼被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建成不久的法邮大楼
2002 年 1 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将该大楼作为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 2003 年 3 月,本着不改变建筑物风貌的原则进行改建。 2004 年 4 月 23 日,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开馆。新馆设有开放式服务区、主题展厅、公开信息和档案文献资料查阅服务中心、学生课堂和多媒体视听室、报告厅等,8 楼、 10 楼设有观光平台。
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左为欧战纪念碑,中为外滩信号台,右为法邮大楼。
档案长廊丨法邮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