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丨谋得利剧场往事

2015-07-10 16:10:27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老上海人都听说过南京路上的谋得利洋行,它曾经是上海乐器商界的霸主。可是说到谋得利剧场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了,其实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剧场在我国话剧史和电影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清朝末期,在南京路临近外滩处有一家专售西洋乐器的谋得利洋行。洋行后面的货栈二楼有一座剧场,1909年5月谋得利剧场开业,上海人俗称为“谋得利外国戏园”。剧场装潢和设施精致典雅,设500余座位,并有包厢。

谋得利剧场是我国早期话剧(当时称“新剧”)的实验和普及场所。1910年,由留日学生组成的春柳社“社会教育团”排演新剧,因兰心戏院租金昂贵,便在谋得利剧场演出。由于演员努力表演,加上沪上各报宣传,《猛回头》《奴隶》等新剧卖座良好。丹桂第一台老板慕名前来观看,赞不绝口。



谋得利洋行广告


1913年新民新剧社在谋得利剧场演出新剧《恶家庭》,通过对一个罪恶家庭的描述,发出对恶浊社会的控诉。情节跌宕,表演细腻,高潮迭起,场内座无虚席,走道上也挤满观众。《申报》等各大报纷纷撰文,给予很高评价。新民社还演出了《义丐武七》,塑造了行乞兴学的武训的形象,被誉为当时的“惊世之作”。

1914年4月15日起,春柳社租用谋得利剧场演出,挂牌“春柳剧场”。在9个多月多时间里共上演80余部戏,其中《家庭恩仇记》《社会钟》《热血》《十姐妹》《鸳鸯剑》等演出场次最多,在社会上深受欢迎。戏剧家欧阳予倩、陆镜若主演了名剧《玩偶之家》,这是易卜生戏剧第一次在中国公演。正当袁世凯密谋称帝时,春柳社上演了《卖国奴》《亡国大夫》等时事剧,对袁世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讽刺。京剧大师梅兰芳早年曾在谋得利剧场欣赏过春柳社演出的《茶花女》《陈二奶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柳社在谋得利剧场演出《义丐武七》


谋得利剧场是上海早期有影响的电影院,最早向上海市民展现了辛亥革命的真实画面。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著名杂技魔术家朱连奎与美利洋行合作拍摄了纪录片《武汉战事》,详细记录了新军起义后的几次主要战事,是我国唯一的记录并歌颂武昌起义的影片。12月1日,影片在谋得利剧场上映。当时上海光复不久,百废待兴,《武汉战事》的放映极大鼓舞了上海人民的革命热情。

1915年3月,谋得利剧场开始集中放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录片,广告称“此种战争片系世界有名摄影专家在极危险之战地所摄”。银幕上战火纷飞的场面对上海市民具有强烈的震撼感觉,虽然票价高达1元、2元、3元,观众依然不少。

20年代中期,谋得利洋行楼房被拆除,谋得利剧场不复存在。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

档案长廊丨谋得利剧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