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丨中国电影业的鼻祖

2015-08-25 14:42:36



中国电影业的鼻祖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清朝末年,上海流传着一首竹枝词:“东西影戏到春申,活动非常宛似真。各式传奇堪扮演,一经入目尽称神。”上海人初见电影时的欣喜和惊奇被描绘得活龙活现。




1909年,美国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到上海“淘金”,在临近外滩的香港路5号投资创办了一家电影机构,不仅自制和放映影片,还经营影片进出口发行业务,这就是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1912年,布拉斯基将公司和部分资财转让给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美国人依什尔和萨弗。此二人不谙中国国情,便邀请上海洋行广告部买办张石川担任顾问。亚细亚影戏公司在市场运营上并不成功,但在中国电影史上却留下了多项“第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影片通过一对少男少女在买卖婚姻下的悲惨命运,抨击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公司把一块露天空地垫高铺上地板,四周用白布篷幔遮拦,搭成一个简易摄影棚。编剧郑正秋按照故事内容制成幕表,一幕一幕向演员讲述。演员如在文明戏舞台上那样表演,动作比较夸张。镜头机位固定不动,直到200尺一盒胶片拍完为止。全片共4本,大约拍了5天,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诞生了。剧本只有1000多字,而郑正秋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编剧。




1913年9月29日起,《难夫难妻》在新新舞台(今南京东路、湖北路七重天宾馆处)隆重开映三日,市民纷至沓来,竞相观看。当时报纸对该片的广告宣传中用“中国超等趣情影片”,“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目睹斯剧定必拍手叫绝,较之舞台演戏有过之无不及”,“中国演剧摄入影片洵为海上破天荒之第一次也”,“此千载难逢之好机会幸弗交臂失之”等等措词,给予这部影片极高的赞誉。




同一年,亚细亚影戏公司与香港华美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这是香港最早的故事短片。该片取材于明杂剧《蝴蝶梦》中“扇坟”一折,但片中人物都以民国初服装出镜。编剧黎民伟反串演出庄子妻子田氏;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婢女,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影片使用了摄影特技表现庄子的魂魄,在中国电影中属首创。后来布拉斯基把《庄子试妻》带回美国放映,中国影片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亚细亚影戏公司还拍摄了一部纪录上海民众声讨袁世凯、革命军攻打制造局和吴淞炮台实况的新闻片《上海战争》。之后,公司拍摄了《活无常》《五福临门》《二百五白相城隍庙》《脚踏车闯祸》《一夜不安》《老少易妻》《滑稽爱情》《死人偷洋钱》等近20部短故事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亚细亚影戏公司从德国进口胶片受阻,宣告歇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