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乌鲁木齐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集中采访,目前,集中采访正在进行,FM100.7正在直播。市政协委员李新生刚刚就我市环境保护“控增量”“减存量”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提问:我市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过程中,采取“控增量”“减存量”双管齐下,其中,“控增量”应该如何理解?
李新生答: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放在了重要位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当中,针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明确了严禁引进“三高”项目以及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洁城”四大行动。可以说随着首府同全国一样,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而绿色发展是创新引领、集约高效、质量优先的发展理念,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实现首府的绿色发展就是要在治理污染领域采取减存量、控增量,双管齐下的措施。控增量,就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禁“三高”项目进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节约能源资源。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进而实现最大限度控制新增污染总量。
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采取综合的污染防治措施,即减煤、治污、控车、抑尘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打造清新优良的空气环境,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通过努力,2018年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天,重污染天数25天,同比减少25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以及一氧化碳等5项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M2.5平均浓度同比减少22.9%。
记者提问:我市在“减存量”方面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将在哪些方面加大治理力度?
李新生答:减存量,就是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综合措施,来实现污染达标排放、生产节能减排、促进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进而实现最大程度削减现存污染排放总量。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采取系统的污染防治措施,即护源、引水、治企、节水以及打造海绵城市,打造清澈优美的水域环境,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通过努力,全年我市河流、湖库等地表水体水质总体良好,河流、湖库水质优良比率均为75%,分别超额完成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年度目标的25%、12.5%,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为91.67%,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各项要求,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打造清洁安全的土壤环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清静宜居的生活环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通过减存量、控增量,不断削减污染总量,持续腾扩环境容量,最终使污染排放总量适应或满足环境容量,从而恢复或改善环境质量。
来源:广电融媒体
新媒体编辑:段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