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举行集中采访,目前,集中采访正在进行,FM100.7正在直播。刚刚,市人大代表肖永东分别介绍了2018年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推进情况与2019年计划实施的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情况。
乌鲁木齐广电融媒体记者现场发布。
记者提问:2018年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乌鲁木齐市民生建设十大实事,经过一年大力推进,目前情况如何?
肖永东回答:2018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实施了“民生建设十大实事”,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民生实事带来的温暖和实惠,感受到了生活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
哺育工程,发放营养奶5900万袋,惠及23.2万学龄前儿童,营养奶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心中的暖心奶。育苗工程,16个项目已完工,14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幸福工程,为全市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5057万元,老人生活持续改善。关爱工程,在连续九年实施低保提标基础上,为1.8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2亿元。改厕工程,完成了200座公厕改造,为各族群众提供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清洁工程,完成了4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和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建设,垃圾收处体系进一步完善。畅通工程,20处交叉口和50个丁字路、断头路、畸形路口提升改造全面完工。泊位工程,开工建设16座立体停车库和1个地面停车场,新增泊位7740个,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绿园工程,向城乡居民赠送乔灌木174万株、观赏花草500万盆,让大家都觉得花在窗前、心里温暖。演艺工程,积极打造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大型实景剧《昆仑之约》,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10件民生实事,有力回应了群众关切,受到广泛拥护和赞誉。
记者提问:2019年计划实施的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如何确定的,完成后对全市各族市民生活工作有哪些提升?
肖永东回答:为科学谋划2019年度民生实事,更好地听民声、集民智、知民意,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12月,开展了两轮“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共收集到意见建议3529件。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全面落实“九大惠民工程”和“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在对各族群众普遍反映、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共性问题梳理论证后,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初步形成了2019年拟计划实施的十个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加强公交营运组织管理,规范线路和站点设置,让老百姓出门有车坐,出行更方便。
二是改造交通堵点,加大市政道路改造和建设力度,进一步疏通道路循环,切实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三是增加停车泊位,继续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
四是实现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通过政策、资金补贴和政府托管老旧小区等方式,全面解决居民小区无物业管理问题。
五是为老旧高层住宅楼加装电梯,给群众提供生活便利。
六是改造城乡公厕,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一批城乡公厕,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七是实施光彩计划,进一步提标扩面,加大城市夜景亮化力度,让乌鲁木齐的夜晚更多姿、更绚烂。
八是新建市文化公园,在会展中心规划建设1座文化公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九是推进农村大棚“煤改电”,彻底解决农村大棚燃煤散烧问题。
十是放开户籍管理,吸引更多的外地群众到乌鲁木齐居住生活。
可以说,2019年的“民生建设十大实事”,件件都是贯彻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科学谋划、精心设计的。我相信,随着“民生建设十大实事”的推进实施,全市各族群众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首府稳定发展成果,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来源:广电融媒体
新媒体编辑:陈雪娇













